何 勇
时下,一些机关单位存在一种不良现象,那就是部分比较能干的人,事越做越多、事越做越杂,甚至深夜、周末、节日等休息之时,也在加班加点,时常自嘲“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相反,有一部分能力较弱的,或是不愿干事的,事越做越少,甚至分内之事都交由别人来完成,被问之也不“脸红”,随口一句“能者多劳”,说得轻松惬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还得分头找。其一,可以在能者身上找一找。没有天生的能者,能者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干部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实干,对于交办的每一件事,都认真对待、精益求精,干一件成一件。其二,可以在庸者身上找一找。这里所说的庸者,有的是真庸者,他们不愿花心思去研究工作,能力有限办不好事;有的是伪庸者,不想干事,认为干事吃了亏,于是有十分力使五分。正因如此,有任务之时,领导更倾向于交给能者办;对于庸者,一次办不好,两次办不好,以后也就不分或少分任务了。这样久而久之,能干者事越分越多,庸者却没事可做。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带来的危害也不小。十根指头都不一样长,人跟人之间的能力也有差别,能力强的多干一点事,本无可厚非,但也得有个度,否则能者多劳成过劳,那就不太好了。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如果超负荷的承担任务,这不利于身心健康,如今“过劳死”的案例也不少,还有能者疲于应对,任务完成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另外,任务分配不均,也会人为的造成不公平,因为在机关单位,多劳并不能多得,结果只会助长“懒政”心理。还有,“久不练手不能舞”,庸者不干事、少干事,也就少了在干中学、干中锻炼、干中提升的机会,能力和水平不仅难以提升,甚至还可能下降。
这种现象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必须出实招加以解决。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能职责。一些单位的内设机构职能职责划分不合理,有的事多、有的事少,间接造成有的干部事干不完、有的没事可干。因此,必须来一次大摸底、大清理,对职能职责划分不均衡的、交叉模糊不清的,进行重新划分,让部门之间、干部之间权责大体相当。另一方面,作为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任务分配时,对能干者,出于培养的目的,多压压担子、多分配任务,是可以的,但不能过度,这也是以人为本的要求;对于不想干、干不好的干部,也要想办法调动其积极性,承担一部分任务,这也是整顿“四风”的内容、提升能力的方式。
相关专题 |
· 飞翔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