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冬游西藏”怎样“热”起来

崔士鑫 

2014年11月18日09: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日前,“冬游西藏”活动正式启动。活动从 10 月 15 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明年 4 月 15 日,历时半年。活动期间,有关部门将举办“格桑梅朵”杯第四届西藏旅游形象大使选拔

赛、世界屋脊新年音乐会和圣地婚礼等活动,并出台奖励办法,调动游客“冬游西藏”热情和旅游及相关行业助推“冬游西藏”积极性。这些举措,无疑会为冬天的西藏营造浓厚的“冬游”氛围,为显得冷清的冬日高原提升“人气”与“热度”。

进藏旅游人数季节性差异过大,一直是制约我区旅游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通常,90%的游客集中在 5 至 10 月。一过 10 月,进藏游客人数锐减。到了 11 月直到次年 4 月,许多酒店、旅行社关门停业,旅游业一片萧条。这一方面的确有自然条件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在一般人看来,雪域高原本来就与高寒、缺氧挂钩,许多人夏天进藏,来藏前首先想到的都是怎样御寒,到了冬季,岂不是冷上加冷?不少旅游指南也随声附和,声称“西藏最好的季节是夏季”、“冬季高原反应会更强烈”、“西藏冬季太冷”等等,从而形成了“冬季不进藏”的“共识”。

实际上,冬季西藏无论从气候还是景色,换个角度看,丝毫不比夏季逊色,有些景致甚至只有冬天看才更壮美、更别具一格。由于不同地域的海拔落差大,西藏在气候、景致方面,本来就是“一山有四季”、“一年有四季”,并非“千篇一律”。同时,由于海拔高、日照强,冬季西藏的平均温度反而要比内地一些北方地区高,例如比北京就要高 5 摄氏度以上。有的地方如林芝更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尤为重要的是,冬季正是农牧民闲逸时节,又值岁末年初,大部分民俗节日都分布在这一区间。因此,一定要想办法打破人们“冬季不进藏”的思维定势,多措并举,把一个“温暖、快乐、神秘”的冬季西藏,推介给区外游客。

搞好体验活动,细品民俗风情。西藏独特的民俗风情对游客最具新鲜感、神秘感和吸引力,而西藏的大部分民俗节日集中在冬季,如或神秘或欢乐的降神节、吉祥天母节(仙女节)、燃灯节、色拉金刚橛节、酥油花灯节、送魔节、亮宝会、时轮金刚法节等,更有热闹异常的工布新年、古突之夜、藏历新年等。目前,我们对这些民俗资源开发得还很不够,游客多数不很了解,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民俗资源内涵,尤其是要创造条件如建立民俗风情园、家庭旅游点等,让游客深度体验,增强参与度与娱乐性,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选好反季景点,力推冬季美景。西藏有些著名景点,冬天观赏才效果最佳。比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中国最美雪山南迦巴瓦等,夏季往往笼罩在云雾之中,许多游客望眼欲穿,最后不得不抱憾离去。而到了冬季,这些雪峰才会全面展露它雄伟壮丽的身姿。笔者第一次目睹美得几乎令人窒息的“珠峰旗云”,就是在一个蓝天上没有一丝云彩的冬日下午,而以往夏天去,从未看到过这一美景。有关部门应组织评选、精选出诸如“冬游西藏十大看点”之类的冬季最佳景色,并大力推荐,以增加“冬游西藏”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

做好创新宣传,善用新兴媒体。每天工作之余,笔者都喜欢通过快捷、真实的微博,欣赏藏地人或进藏者所发的第一手风情风景图片(网友对此戏称为“放毒”),偶尔转发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区内外不少人都有这种习惯,许多人因此“中毒”而动了进藏念头。在“冬游西藏”活动中,要善用网络、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如组织“随手拍冬日西藏”有奖比赛等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的活动,全面、真切、直观地反映冬天西藏的阳光明媚、景色炫丽,让更多人放下思想包袱,进藏饱览冬日西藏的民俗民情、壮丽美景,让“冬游西藏”真正“热”起来。 (《西藏日报》2012年10月24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