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破产,特别是国有企业破产,以往人们言之色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的兴衰更替,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在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国家对部分国企实施关闭、破产,是一项长期任务。因此,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何对待自身所在企业的关闭、破产,怎样在困境之中向党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将是考验每个党组织和每位党员的一份严肃的考题。在这个特殊时期,最能考验出每个党组织是否有凝聚力、战斗力,最能考验出每个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是否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首先是关闭、破产企业的党组织要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重任。虽然党组织成员与其他职工一样,面临着个人利益的调整、前途的选择。但在新企业的党组织未组建前,在党员未找到“新家”前,使命不能丢,组织不能散,工作不能断,站好最后一班岗。关闭、破产企业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面临着人生中极为严峻的考验。但企业消失了,党性不能消失。困境中,更应凸显出共产党员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优秀本色,在保持稳定中发挥带头作用,同时还要协助党组织做好亲属、子女和身边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关闭、破产企业搞好稳定工作的一块块牢靠的基石。
同时,上级党组织对关闭、破产企业党的工作,绝不能撒手不管,除了尽力帮助破产企业党组织和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外,还应从国企关闭、破产过程中,发现优秀的党员、干部典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他们组织教育、培训,引导和鼓励他们在改革中挑重担,在结构调整中当勇士,早日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民日报》2002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