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岚
两个多月前,临床医学出身的潘家东在担任霍山县副县长两年多后,向六安市委组织部提出辞职,希望继续从事医疗管理工作,该申请随后获批。当时,有知情人士称,潘家东可能回老单位——霍山县医院任职(本报曾报道)。(新华网,11月14日)
在公务员队伍中,副县长大小是个副县级领导,也算是“堂堂正正”的官员,手中的权力虽说不大,却也不算小,远远高于成千上万的科员、副科、正科,随随便便也“凌驾”于乡镇和若干部门领导人之上。这名潘姓人员,副县长不当,非要“重操旧业”从医,咋一看不免让人感到疑惑,其实不然,“庙堂之高”也会“高处不胜寒”。
“官本位”思想可谓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官大一级压死人”早已见惯不怪。“学而优则仕”,有了官位就能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思想意识从未“走远”。在群众眼里,就连最底层的村干部都是“官”的代名词,其代表着权力和威信,更何况是“一县之长”,其职位的高度,手中的权力,足以让不少基层的干部群众“望而生畏”。更是不少苦苦在基层扎根几十年,仍然是“初级”科员,或者在现有岗位上始终跳不出“副科病”困扰的领导干部,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是,在大力聚焦公务员乃至副县长光鲜一面,只看到领导有专车出入,有专人“伺候”,有特权“开道”,工作稳定、待遇好、权力大、受人“追崇膜拜”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公务员这个职业,乃至作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身上所担当的责任和压力。这里并非是为领导拥有“特权”开罪,而是,领导干部的职位越高,所管辖的范围越大,其责任也就越大,压力也越大。比如,辖区内发生突发事件,作为领导责无旁贷,务必要冲锋在前进行紧急处置,否则就是失职渎职;举行重大活动,作为领导需要协调各方,发挥“超强”的组织能力,否则就是无能的表现;建设工程项目,一旦出现问题,领导官员难免其责。事无巨细,大到方针政策的执行落实,一方的稳定安全,经济发展,小到群众的个人诉求,信访等都是官员的职责所在。
在现今各项禁令政策大力收紧的情况下,公务员职业的“福利”被“抽空”,基层公务员面临事务繁杂,晋升渠道狭窄,经济压力和发展压力同时加大的“困境”,叫苦不迭的大有人在。但首当其冲的仍然是领导,尤其是一级地方的“顶层”领导者,就算感到压力,也不能如普通职工一样还能够“尽情”地叫苦,发发牢骚。因其所受的聚焦更多,不敢“掉以轻心”而有所懈怠。要想当好一名公务员,当一名有所作为的地方官员,其中不免有“难处”,也有着种种辛酸和无奈。当贪官、庸官或许更为容易,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要当一名好官,确实不易。
话又说回来,不管哪一个行业其中都饱含着艰辛和不易,教师面临的是教书育人的重任,三尺讲台,起早贪黑,为学生操碎了心;医生看起来收入不错,但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必须全力以赴,不分白天黑夜,一台手术往往要持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建筑工人挣的是“高工资”却要斗严寒、战酷暑,甚至“命悬一线”......没有绝对“高大上”的职业,公务员更不是绝对光鲜,绝对轻松的职业。
虽然,“官迷”并非都能理解,为何会决意放弃“高端”的副县长职位,但时代在进步,执政理念在转变,当官并不是真的就“高人一等”,而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有适合自己的,只有符合自己理想追求,只有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才是“好差事”。
对于择业来说“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这名潘姓副县长放弃“官位”,吃从医的“回头草”,不但应该得到理解,更应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