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干部作风新常态需要新样子

冬君

2014年11月05日10: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随着反“四风”、改作风的深入,从严治党成为政治新常态,一些干部身上的“不适应症”也越来越明显。“五六十年代同吃住,摸得到脚;七八十年代上广播,听得到声;九十年代坐小车,看得到烟;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顺口溜很生动、很形象。“官场坏习气”模样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讲排场、比阔气的“官样”,说研究、言汇报的“官腔”,眉宇间肃穆凛然、举手投足间颐指气使的“官气”。

有人说,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了,与群众却越来越远;通讯条件越来越发达了,与群众交流却越来越少;文化程度提高了,说群众话、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却反而下降了。“官场坏习气”是官的“权力”对民的“权利”发脾气,杜绝“官场坏习气”就务必去“官样”、消“官腔”、减“官气”,杜绝权力对权利发脾气。

去“官样”。何为“官样”?讲排场、比阔气,盲目跟风、攀比心理、面子第一,铺张浪费,热衷于参加应景活动,忙于应酬,热衷于大手笔、大动作,追求盛大场面、轰动效果和感官享受。《赠欧阳圭斋》诗云:“ 圭斋还是旧圭斋,不带些儿官样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门前车马闹如雷。”去“官样”先要树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官样”,廉洁奉公、一身正气的“官样”,为民造福、替民解忧的“官样”。更要在其位,尽其职,谋其政,出成果,以敢于啃“硬骨头”和“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精神去攻克一切“堡垒”,不当“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太平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混官”,不为怕得罪上级丢位子,得罪部分群众丢选票而当“缩头官”。

消“官腔”。何为“官腔”?说研究、言汇报,听起来冠冕堂皇、滴水不漏、掷地有声,实则圆滑老套、不着边际、空洞乏力,多为说了好听,听了感动,事后不动。有人经过观察、对比、提炼和归纳,总结官腔有“四美”:韵律美、力量美、层次美和朦胧美,也许官腔远不止这“四美”,然而无论它多美,老百姓始终无法欣赏,至今仍“顽固”地认为它是“废话”。“光说不练假把式”,其明显特征为显摆、老套、推诿、故作高深、玩弄术语,被比喻为:四大皆空,一窍不通。装模作样,言不由衷。词句别扭,章法雷同。废话连篇,术语无穷。千山万水,雾闭云封。更有甚者,官腔常伴雷语雷人,此间不一一描述。事实上人民公仆讲为人民服务,不仅体现在行动上,更要表现在讲话上,在老百姓听得懂的基础上,讲老百姓爱听的话,暖人心的话,办实事的话。不让官腔在“研究研究”层面上打“太极拳”,就要在解决问题上打好“组合拳”。

减“官气”。何为“官气”?眉宇间肃穆凛然、举手投足间颐指气使,有浮光掠影的“娇气”、不能自持的“傲气”、独断专行的“霸气”、徇私舞弊的“邪气”、漠不关心的“冷气”、萎靡不振的“暮气”、追名逐利的“躁气”和睚眦必报的“小气”。此气彼气,长期对上“看天气”,对下“耍脾气”,办公室里“找灵气”,却唯独不到基层群众中“接地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底气就要减“官气”、接“地气”,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放下架子,抽出时间,嘘寒问暖,诚心问计。要接好“地气”,就要放低姿态,甘当小辈,坐着小板凳与群众拉家常。在具体减“官气”中,首先要“沉下去”虚心征求意见,还要“背靠背”诚心收集意见。通过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切实增强了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真正弄清楚“群众对什么不满意、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群众做什么、改什么”。人心换人心,玛瑙兑黄金。只有消除顾虑,拆除心墙,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官气”就没有产生的诱因,更没有生存的土壤,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减“官气”接“地气”的效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冬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