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瑞明
鲜红庄重的抬头、盖红印章的文尾,本该严肃权威的“政府公文”:有请求将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有批评食堂“菜里没有肉”的,有要求完成“罚没”与年终奖挂钩的……。不止文件内容“奇葩”,“文山”泛滥程度更是触目惊心。全国已压缩各种文件190.8万个,连起来长度达566公里。(11月2日新华网)
某项事情可不可以办,出现问题怎么来解决,主要依据于红头文件。红头文件非常的严谨和严肃,其代表着部门的意志,具有权威性,不能随心所欲。
而在现实中红头文件的“奇葩”却不少,有的为了推销本地的烟或酒也得下个红头文件;有的“拆迁任务重,菜里却没肉”也弄出个红头文件;还有的红头文件越过于法律,有的为创收而发文;更多的是红头文件互相抵触,相互打架。红头文件眉毛胡子一把抓,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红头文件乱象根本原因在于,盖得是单位的章,即使是不规范甚至违法也是单位负责,可以说成是集体讨论,也可以说成是多数人的意见。再就是,发文的内容没有统一的规范,单位有着充分的发文权。由此一些人任意发声乱指挥,一旦失误或者失策,却振振有词,有红头文件为证,到头来难以追究具体人的错误行为。
红头文件不严谨想发就发,发多必滥,由此势必造成公众视觉疲劳,日益失去对红头文件的兴趣,该看的不看,该执行的不执行,甚至视为多余,如此将严重的降低文件效力,在落实和贯彻上将大打折扣,尤其是与法律法规相违的文,有失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反而适得其反。
现今几乎所有的部门都可下发文件,即使是小小的股级单位也常常下发这文那文,下发文件的单位多,文件也就多;而为了突出重视,有的文件进行层层转发,即使是网上已经公开的文件,也得来个转发再转发。有些文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凭一时兴起,认为某个事重要临时动议,甚至连集体讨论也省略,直接通知办公室下发就是了,由此,很容易成个人的传声筒。
治理文山会海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但撼山容易撼文难,其中的原因在于:发文单位的自量权太大,可以自由编发;发文不论是对是错,没有责任追究;而更多的是,发文“奇”和滥没有专门的处罚机制,因而,要真正的治理文山,不仅要靠严规,而且要靠法制,依法对红头文件所产生的严重后果进行追究,谁主事谁负责,谁签发谁负责,如此滥发文才能得到有力的遏制。
相关专题 |
· 罗瑞明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