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心
栗战书最近发表在《秘书工作》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干工作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总书记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工作作风非常严谨,工作节奏也很快。报送给总书记的请示,不管多晚,即使到了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都能收到他的批示。”
作为一项“高速运转且极费精力”系统工程的运行者,习近平的忙和累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出现在世人面前的他,永远是那么的儒雅淡定和大气从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而是累并快乐着。”我想,这种快乐,这种从容,正是源于他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从“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中便可窥见一斑。
反观有些领导干部,办公桌上文件堆积成山,冗务缠身,苦不堪言,忙,似乎成了避不了的困局。比如,有的干部会议一个接一个,开完市里的,接着县里的,开完这个部门的,还有那个部门的,车马劳顿,风尘仆仆,但往往限期要完成的工作没干好,承诺给群众解决的问题也没着落,群众一肚子意见,自己也一肚子苦水:一方面,要下基层调研,走走、看看、听听,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现在会议是少了、短了,但要求也高了,为一个会议得做许多准备工作,这又需要大量时间,如此,剩下可干实事的时间实在少之又少。
那么,领导干部该如何脱身冗务呢?其实早在1984年,担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谈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写给该县四大机关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要脱身冗务,着眼于基层,着力于实际”。
着眼于基层,要调整工作方法。一是带着问题去调查研究,下基层走访,要身入,更要心入,带着问题去调研,才会将群众的声音放在心上,才会尽心尽力去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二是在各种会议中碰撞工作思路的火花,不能将忙碌的原因全部推卸给会议,更不能带着抵触情绪去开会,而是将每一次会议都作为寻找工作切入点的有利契机,带着思考去开会,打开工作思路。
着力于实际,要善于统筹兼顾。作为领导干部,要敢于对下级放权,贴近基层接地气不代表领导干部凡事都要大包大揽,而应该统揽全局,当好掌舵人,乘众人之智,集千虑之得,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上级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要雷厉风行、紧抓快办,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扭住不放、一抓到底。
“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不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工作作风,体会其中的精髓,相信会有更多的领导干部从冗务中脱身,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相关专题 |
· 学习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