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智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互联网早已融入中国经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牵动着中国人民的每一根神经,“法治体系”的建设和“总目标”的完成需要依法治网的全面参与和主动作为。
当前,网络的混乱与无序无疑是一大顽疾。落实依法治国方略,互联网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首要就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网”。
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法治体系需要完备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作补充和支撑,总目标需要依法治网来促进和实现。互联网接入中国20年来,深刻影响、急剧变革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发展和中国人民也离不开互联网,依法治国需要有互联网的存在。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互联网作为一个影响广泛、力量强大、代表未来的特殊领域,必须大胆探索、主动跟进、深入实施,并且也一定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务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加强网络立法尤为迫切。近几年的网络乱象、谣言横飞,扰乱社会、破坏安宁、侵吞财产,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互联网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没有一整套、一系列适应网络发展和经济社会形态的法律法规是不行的。迅速推进和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尽快建设完备的互联网法治体系,彻底改变网络法制基础薄弱局面,是当前依法治网、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最真实最需要的行动。当然,后期的严格执法、广泛普法也很重要。
同时,依法治网又是一柄双刃剑,需要统筹推进,把握好两个方面。既要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荡清网络迷雾,又要保护正常的网络运行,维护网络的活力,促进网络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让网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依法治国方略在互联网的贯彻与落实,是一项主动、长期、复杂的工作,矛盾多、疑虑多、非议多,需要党和政府、行业协会、各方人士及网民群众的共同配合与坚持完善。
互联网法律的建立、普及与传播,也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有其特有的规律和生态,法律法规应该尽量发挥促进和保护的作用,而不是阻碍和扼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对接,亟需制度机制的保障;与传统媒体的融合,需要有个明确的界限;与政治参与的互动,更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否则,将会产生负作用
人类社会每次经历大飞跃,其本质是思维迭代。从农耕社会到工业时代,再到现今的信息时代或称“后工业时代”, 依法治网很新鲜也很强大,我们期待这不仅是一场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促进互联网新兴革命的新纪元!
相关专题 |
· 罗智刚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