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乔乔
段大娘家住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太平乡大村村。去年6月,她发现家里通往外界的道路被临近的学校用围墙封堵了,要外出只能从田坎小道绕路而行。几番交涉无果,她只能到乡政府反映情况。然而,一年多过去了,段大娘跑了不下20趟乡政府,每次都无功而返,因为“领导不在”。(10月16日,人民网)
段大娘反映的情况并非偶然。毋庸置疑,干部“走读”带来了许多问题。它不仅耽搁了日常的工作进度,而且拉远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集中整治走读问题,力破走读顽疾;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狠刹走读歪风,使走读顽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逆转。但个别干部无视官方“杀手锏”,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实,让干部走读问题屡遭诟病。
所谓“走读干部”,一般是指家住县城以上的城市,本人在县城或乡镇工作的县乡两级干部。“走读干部”远离“小家”为民工作,本应受人敬重,为何成为千夫所指?追其根源,“走读干部”之所屡遭诟病,并非因为其“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往返于岗位与家庭”的二元生活,真正的问题在于两点:一是个别干部脱离群众、作风飘浮,为民服务意识淡化,因私脱岗现象严重;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公私不分,公车私驾,私费公报,造成了行政成本的增加和腐败。
如果说,“走读干部”是组织招录、安置、选派和调动等客观原因引发的,那么“走读问题”则是个人未能严以律己、引咎自责等主观原因造成的。在根治走读问题上,各地仅仅依靠硬性规定,把干部“锁”在工作岗位上,并非万全之策,要根治干部走读顽症,还须深挖根源、找准病灶、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把治理的重点放在强化管理、严格督查、惩治脱岗离岗和杜绝公车私用上。此外,组织部门还应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观,引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干部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让“走读问题”迎刃而解。
根治走读顽疾,绝不能治“标”而不治“本”。譬如“在编在职干部每周在乡镇住宿不少于4晚”之类的红线,将本能“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干部“锁”在单位上,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没有多大实际效果,还侵犯了干部8小时工作之外的个人空间,让干部在家庭中成为没有担当、没有责任的“角色”。这样的“走读”新招,不出台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