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
去年6月,段大娘发现家里通往外界的路被临近的学校用围墙堵了,要外出只能绕行。几番交涉无果,她只能到乡政府反映情况。然而,一年多过去了,她跑了不下20趟乡政府,每次都因为“领导不在”无功而返。而记者前后三次致电该乡领导,得到的答复均是“在市里开会”。(10月16日《人民日报》)
“电视里老说群众路线,群众找不到人,还算群众路线?”段大娘的这番疑问,对于奉行“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府官员而言,想必听到后都该感到脸红,只是不知道那位牛气哄哄的乡领导听了之后会作何感想。让百姓跑断腿却连个面都见不着,在电话问答里不仅没有正经的答复,反而以开会为由搪塞媒体的追问,不知道这样的乡领导哪来的底气,如此自以为是而不感到羞愧。
不管是“这事正在研究”,还是“过段时间就解决”,这位乡领导的答复,无疑都是一口标准的官腔。看起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四风”在其身上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根本没什么成效。面对记者“你在参加什么会”的追问,该领导那番“很重要,反正跟你们没关系”的“打太极”言论,更是荒唐经不起推敲。古人尚知“民贵君轻”,试问,“开会”与“为百姓办事”孰轻孰重,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岂能不懂?
追本溯源,让百姓连吃20次闭门羹的症结关键,也许正如该乡政府工作人员所透露的那样:乡领导们并不经常住在乡上,没有人会真正关心这里的事,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忙。在这种热衷“走读”的环境中,乡领导们平日里“人不在心更不在”,老百姓办事吃闭门羹也就在所难免;不能和百姓同生活、同劳动、同甘苦,如此“不食人间烟火”,遇到百姓的追问,这些干部也就只能说官腔、打太极。
群众路线活动收官之际,6484名“走读干部”被查处的成绩单,对那些心存侥幸、忙于“走读”的干部理应有所震慑。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问题和不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四风”问题虽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有些是在高压态势下取得的,仅仅停留在“不敢”上,“不想”的自觉尚未完全形成。当那些防止干部“走读”的规定沦为了“墙上挂一挂、纸上画一画”的摆设,离开了纪检监察机关的问责惩处,离开了组织部门的责任追究,干部“走读”之风依然有反弹可能。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作风问题的整改不会一蹴而就,要使“20次闭门羹”之类让百姓心寒的事情终结,要让“走读”干部不想不敢也不能再“走神”,就必须坚持以严的标准定框框、以严的措施加以管理、以严的纪律进行约束,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如此,方能使其不仅“红脸出汗”,更通过严厉的问责惩处,彻底治治“走读”干部们的“脱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