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礼法合治,中国道路更加铿锵

罗智刚

2014年10月15日17: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为主题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和警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些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新华网14日)

中央政治局的每次集体学习都会受到境内外媒体的热切关注,解读出众多精彩的信息、获取各种有益的启示。这次集体学习的内容相对“清晰明朗”,但信息量很大、蕴含很丰富,对未来国家治理方略、发展思路都将产生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礼法合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绵延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传承、治国理政智慧的吸取,推出的各项策略与展现的各种担当,也展示了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理念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宽广视野。

“礼法合治”,必将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礼”源于儒家,“法”出自法家。“儒法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秩序非常鲜明的一条主要线索,而“礼法合治”恰又是中国历朝历代鼎盛时期的政治典范。这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关系,被许多历史研究者所忽略,至少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在此首次抛出此观点,供更多专家学者参考研究,既研究过去、探寻规律,更立足当前、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儒家的“礼”讲究“自我修养”的过程,法家的“法”则坚持“严刑峻法”才是出路。秦国在七国争雄中夺魁反映出法家的胜利。但是,短命的秦朝也说明,只依靠刑罚和威权虽能在短时间内使一个国家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却难以获得一种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因此,“礼法合治”既是历史经验的一种总结,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完善。

在礼法关系上,汉王朝中叶达到了“合治”境界,最终使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奠定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万代的自信。公元前134年,董仲舒主张德主刑辅,以阴阳关系来处理教化和惩罚的主次关系。在具体的法律体系建构上,援引儒家经典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既强化了经典与生活的关联,也使法律事务不断纳入儒家的领地。这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得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礼法合治”,恰正切合今天的中国。15年前,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让中国有了平稳而长足的发展;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重典治腐,坚决铲除贪腐、整顿吏治,收获颇丰。下一步怎么走?以后怎么办?

“礼法合治、德主刑辅”,就是最佳选择。这是一种思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把中国优秀的政治历史文化积淀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学说有机的结合,探寻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是中央领导集体的英明决策,也是华夏儿女的福音。

作为青少年,作为年轻干部,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从一开始就应该学习历史、尊重历史,遵循“礼与法”,认认真真地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才能传承延续、继往开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学习路上
· 罗智刚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