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整治“走读”,“禁走”还要“读好”

江宇

2014年10月13日17:0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些家住城里的基层干部,不深入群众、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而是常常往家跑,被称为“走读干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官之际,共有6484名“走读干部”在专项整治中被查处。这是中央首次大规模集中处理这一长期遭诟病的干部作风问题。(新华网 2014年10月12日)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句顺口溜生动描述了当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基层干部“走读”现象。“走读干部”或早出晚归,或三天两头找借口往城里跑,或每逢周末即归心似箭,来来往往间,既“走”低了服务效率和干部形象,也“走”疏了党群干群关系。

过去,部分领导干部把“走读”现象看作“地方病”,只要不影响工作大局,“走读期间”辖区范围内不出大事,往往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其名曰“关爱干部”,以致干部愈“走”愈烈。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中央开展专项整治“走读”行动,并于收官之际晒出“成绩单”,6484名“走读干部”被查处,这一数据不可小觑,也向广大党员干部传递出一个信号:干部“走读”不是小事,事关作风问题,当时刻管好、管严。

干部“走读”,或为进城开会办事,或是照顾家庭,或在千头万绪的基层工作中偶尔“偷个懒”,所谓的“走读”理由似乎皆合乎“人之常情”,殊不知,实则却是庸政懒政、自由散漫的行为。一则,罔顾工作纪律和作息时间,缺乏责任心,把上班当差事,认为“走读”也不影响工作开展,反正交通及通讯发达,既可“远程指挥”,又能“迅速归位”,还可避免与群众“打交道”,何乐而不为?二则,随着干部交流任职力度加大,基层干部大多数属于异地任职,把“走读”当作过渡和跳板,整日谋求回归城里,因此热衷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搞好关系”,甚至有党员干部直接打起了跑官买官的“小算盘”。

说到底,干部“走读”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是制度的执行和监管乏力,领导理所应当认为“人之常情”,乐于当个“耳聋官”、“眼蒙官”,不闻不问,即便按照上级规定查到也以批评教育为主,促使干部“走”得有恃无恐、理直气壮。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走读干部”心浮气躁,在基层工作沉不下心,人“走”心也“走”,人“留”心亦“走”。

笔者看来,整治干部“走读”,既要以制度纲纪“禁走”,还要善做“读”的文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明确作息制度,严明纪律要求,配套完善基层干部外出请销假、考评问责等制度,用制度强制性“禁走”,遏制干部“走来走去”。

制度“禁走”并不能保证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的真转变,“禁走”之后关键在“读好”。一要读好“责任”文章,基层干部要自觉树立责任意识,培养担当精神,把精力放在工作中,把心思用在群众上,扎根基层,心在基层;二要读好“群众”文章,“禁走”之后不能满足于休闲娱乐、陶冶性情,而应当多“读”民意民愿、民困民苦、民忧民怨,心系群众解民忧,身入农家帮民困,既“留人”更“留心”,尽心尽力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