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近日,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做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李克强强调,要确保今年经济社会目标如期完成,严厉问责那些“混日子”、“不作为”、“得过且过”的行为。他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10月9日人民网)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一句俗语道出了百姓对于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希冀,然而,有些干部当官不为,为官不作,不仅是对服务的懈怠,更是对职责的亵渎。笔者认为,总理说“懒政”也是腐败,不仅是对四风的深度解读,更是对百姓的尽职,对人民的负责。要治理“尸位素餐”式腐败,当亮出三把“利剑”,刺刀见红,力求实效。
凭“实绩”去考察,在务实上下功夫,亮出“追根探源”之剑。工作实绩是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群众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联系着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的兴衰。习近平说过,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民心。要摒弃“懒政”的腐败,就要从“源头”入手,补足精神之钙,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的“约法三章”,始终用健康的心态爱民,用服务的热情亲民,用实干的激情乐民,用超人的谋略富民,做俭朴清廉的表率,树赢取民心的威信。
拿“重拳”去整治,在扫除上求突破,亮出“斩钉截铁”之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刹住不正之风,就需要形成惩腐的高压态势。中共中央曾发出“腐败问题越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的严厉警告,对待当今懒政式的腐败要摒弃“老好人”思想,敢当“黑包公”,愿做“纠错者”,该“补课”就要“补课”,该“回炉”就得“回炉”,决不能手软。一方面制度要严,要让制度细致详实、执行性强,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能“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另一方面惩罚要重,要以儆效尤,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能“万言嘴中过,只字未留心”,要“斩钉截铁”的对腐败说“不”!
以“监督”促宣传,在管理中求实效,亮出“穷追猛打”之剑。“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有了监督有了制约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中运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已经收官,但是各式各样的腐败之风仍要严防死守,这就更需要监督部门多管齐下。首先,畅通监督渠道,通过各种方式抓典型,促整改,在社会上下形成良好的务实氛围;其次,上下联动,形成监督合力,解决“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监督困境”;最后,建立长效治理机制,避免“一阵风”的严厉,对不良苗头“穷追猛打”,让良好的干部形象带动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尸位素餐”式腐败治理要避免“一阵风了事,风后又回潮”,就要以“实”字当头,“改”字为先,坚决亮出“三把剑”,用锲而不舍的干劲儿,创造久久为功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