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
日前,记者在山西围绕反腐风暴进行采访时,不少受访者谈及这里过去一段时间不正常的政治生态时,会提起一个叫冯朝辉的人。冯朝辉,山西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黑土岩村原支部书记的娃,一个真实学历不过初中的后生,在二十多年里,伪造年龄、身份、学历,招工、入党、提干,一路混一路贪,落马前居然“混”成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14年9月29日新华视点)
众所周知,反腐败工作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斗争,绝非多查几个腐败分子就能解决问题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因为腐败分子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他们会用灵敏的嗅觉去寻找新的利益最大、漏洞最多的地方,不断开辟新的滋生腐败的土壤,所以,对腐败分子不坚决惩治,则无从预防;不下决心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就难以巩固和发展。
在笔者看来,冯朝辉一案就是最典型的例证。正像报道中所说的,这个被人们称为“小混混”“二癞子”的冯朝辉,其个人起落,被许多人视作一个鲜活标本,发人深省。
毫无疑问,冯朝辉一案发人深省的地方有很多,但最发人深省的就是冯朝辉的“出身”。报道称,2014年4月,山西省纪委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给予冯朝辉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然而,冯朝辉这些被开除的身份却都是骗来的。熟悉他的人告诉记者,“只有名字和性别是真的”。骗,是冯朝辉发迹的原点。农转非、干部身份、北京户口都是通过伪造证明等手段骗来的。北方交通大学专科文凭也是伪造的
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称为“小混混”“二癞子”的人,靠“混”和“骗”竟然成为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而且贪婪成性,从被任命为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旧关超限运输检测点主任那时起,就吃上了“黑金”,走上贪腐之路。随着职务的提升,他的朋友圈子在不断升级、扩大,他的敛财方式也在“升级换代”,开始在“朋友”中间充当掮客,借帮人拿项目捞好处,甚至借用其“纪检干部”身份招摇撞骗,替人“铲事儿”,诈取不义之财。
更令人咋舌的是,2012年,石家庄团市委原副书记王亚丽因身份造假被免职并移送司法机关。此后,全国各地开始清查干部队伍中的身份造假者。当时,在阳泉市公务员队伍中,包括冯朝辉在内,共有5人被市委组织部查证身份有问题,按规定应从公务员队伍中予以清退。冯朝辉因为“在北京有人”,被阳煤集团延至旗下,任命为阳煤集团纪委副书记,冯朝辉虽然离开公务员系统,但职级却不降反升,成为“正处”。
由此观之,被人们称为“小混混”“二癞子”的冯朝辉,之所以能够“混”出个人样儿来,能“骗”出一片光明来,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制度、我们的纪律、我们的监督、我们的组织程序都“睡觉”去了,我们的组织人事监督部门也“漏岗”了,让冯朝辉越“混”越精神,越“骗”越来劲,最终给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去处。冯朝辉一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发人深省”,更要有“刷新”的警醒。有效预防冯朝辉式的腐败,关键是不能有一个环节“睡觉”,不能有一个部位“漏岗”,不能让一块土壤滋生“杂草”。
相关专题 |
· 林伟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