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疆
为官用权,能否抵住诱惑是一个躲不开的问题。当上领导干部手中有了权力,奉承、追捧的人会多起来,攀交情、拉关系、请客送礼的人也会多起来。党员干部为官用权,一定要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节选9月8日《学习时报》)
“心中有杆秤,手中有戒尺”,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心中有杆秤即拥有正确的权力观,而用好手中的权力正是手中的戒尺。权从何处来?实为人民所赋,是百姓对用权之人的信托。
心中有杆秤,在于衡量权力观所向。成为领导干部并非一时一地一人之功,若将组织的教育培养、群众的信任抛之脑后,把公权易姓为私,那么势必会囿于“利绾名牵”之中。不可否认,广大党员干部在仕途上亦是充满鸿鹄之志,誓以全心为民、克己奉公为己任,但是,部分人为何在走上领导岗位后却对“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顾左右而言他?归根结底,是对“公权”的徇私舞弊,是将“权力观”树偏的结果使然。作为党员干部,实现自身价值并不在于攀比权力高低及钱财多寡,而在于为民是否有一番建树,是否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手中有戒尺,在于敬畏权力所使。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说:“一步很短,一生很长,有时一步走不好就毁掉一生。”确实,若要“赢得生前身后名”,为官用权不可不慎。抵住诱惑亦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古语云:“为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对待金钱、美色、亲情、朋友等诸多方面,若不讲原则、守底线,那么公权之根终会被蚕食,继而结出贪腐之果。面对权力,须长存敬畏之心,定要认清权从何来,权将何去。既要以当前“打虎灭蝇”的反腐成效为警,牢记权力只可为公所用,还要以焦裕禄等先进典型为镜,明白权力非利民不可为之。
为官用权,心中有杆秤而知权之所向,手中有戒尺则明权之所使,党员领导干部务必“懂得权、用好权”,从而真正回归本来的作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