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不敢”到“不能”“不想”贪有多远

何解

2014年09月05日15:0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黄树贤做客中央纪委网站,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接受访谈。他指出,总的看,“四风”问题还处于“不敢”的阶段,远远没有达到“不能”、“不想”的程度。(据9月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对干部作风积弊和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党风政风为之焕然一新。这一点,广大群众是有目共睹的。

然而,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常常是抓一抓就见效,放一放又反弹。现实中,有的地方和部门压力传导不足,落实“八项规定”存在上紧下松现象;有些违规问题由公开转向隐蔽,公款吃请由明转暗,送礼收礼花样翻新;有的人在观望风向会不会转,有的人在怀疑能不能抓到底;顶风违纪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等等。这些表明,全面贯彻“八项规定”、切实纠正“四风”问题,各级党组织任重而道远。

几乎有一种规律,任何一项活动、一场运动,在其初始阶段都能较快地收拾乱局,走出一波高潮,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不太容易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更多的智慧。在廉政风暴的高压之下,歪风邪气收敛,腐败现象隐匿,本属常理。这就是所谓的“不敢犯”,属于浅水区的治标层面。进入深水区后,只有不断完善制度环境、强化监督管理,使公职人员“不能犯”;持续地加强信念教育、净化灵魂,使党员干部“不想犯”,才能达到治本状态和理想境界。

不得不承认,一些作风问题和腐败现象的滋生,究其根源,背后往往有着不合情、不合理、不合适的制度机制的影子。深圳那个开公车去打高尔夫的处长,用一句“公车私用不违法”的雷语,从反面提醒我们,应该给公职人员的行为设定规则、划定界线,哪些可以为,哪些不可为,必须泾渭分明。惟其如此,行才有所循,治才有所据。有关资料显示,芬兰的公职人员,如果接受商界的任何吃请和游玩,都将被视为受贿;香港的公职人员,接受吃请时,如果一顿饭的费用按就餐人数平均分摊,超过其月薪的1%就属于受贿。这样的做法,堪资借鉴。

制度是人制定的,制度的执行还得靠人。监督总是外在的,一些时候监督的作用也比较有限。改进“四风”问题,搞好廉政建设,党员干部的自律非常重要。严格的自律从哪里来?从人的内心深处来,从溶在价值观里的文化中来。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叫制度,不言而喻、约定俗成的叫文化。制度让想犯错误的人犯不了错误,文化则让有机会犯错误的人不愿意犯错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发挥文化的力量,让自律与他律、内省与外压相互促进,无疑有助于制度释放其最大功效。

“四风”问题从“不敢”到“不能”、“不想”有多远?说近也不近,说远也不远,就是从治标到治本的距离。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既为治本赢得时间,也为治本积累经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