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当好党建制度改革的“施工员”

何解

2014年09月03日15: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几年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标志着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蓝图进入“施工”阶段。(据9月2日《人民日报》)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抓好落实。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作为党建工作职能机构,组织部门肩负着直接组织和推进改革的责任,能否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对组织部门、组工干部政治品质和履职能力的重大考验。组织系统要自觉增强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责无旁贷地当好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施工员”,敢于作为,善于作为,以继往开来的锐气、敢为人先的勇气,坚持、深化和完善改革。

把握好“主体”。负责工程建设的“施工员”,要有全局观念,对整个工程的主体结构了然于胸。《实施方案》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分别从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到2020年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这是党建制度改革的主体工程,对此,组织部门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把握。

掌握好“尺度”。一块木料,有没有用途,用在什么位置上,舍弃什么、留下什么,不能只是用嘴说说,也不能只是用眼看看,更不能仅凭“经验”去推测下结论。权威的判断必须靠尺子、靠墨线。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只有坚持原则性、减少随意性,才能保证公正性。在修订和创新制度中,数量上的精准、时机上的把握、分寸上的拿捏,往往关系到制度建设的成败,一定要把严尺子,堵塞制度漏洞,确保制度面前没有“特例”。

完善好“配置”。任何一项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不可或缺。制度建设情同此理。现实中,一些制度从单个角度来看是科学的,但由于缺少配套的措施,它就无法有效发挥作用,因而从整体上看它就是不合理、不科学的。比如,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如果“下”的渠道不解决好,“能上能下”就难以操作。深化制度创新,实现整体推进,必须加强制度体系的系统性、配套性、严密性,这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问题。

掌控好“秩序”。“万丈高楼平地起”,否则,非出问题不可。深化党建制度改革,要重视可行性论证,充分考虑干部群众的期望度、推进的风险度和社会的承受度,确保局势有序可控。要分清轻重缓急,对工作基础较好的改革举措,大力加快推进;对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关系改革全局的项目,时间能提前的尽量提前;对改革方向明确、但条件还不成熟的,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对一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适时出台改革措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组织系统要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把握党建制度改革的内在规律,边施工、边完善,努力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