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党的建设制度成为“抢手货”

胡俊

2014年09月03日15:3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可以预见的是,会有一批新的制度规章、政策文件陆续推出。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果徒陈空文,有制度不执行、不落实,其损害的是党的公信力和社会的规矩意识,影响反而比没有制度还坏。因此,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妨借鉴市场的理念,让党的建设制度成为“抢手货”,从而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执行。

制度好,也要“畅销对路”。实际工作当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制定了这样那样的制度,但这些制度脱离基层、脱离实际,本身缺乏可行性,于是为了让这些制度得到实行,又制定了各种各样的配套和保障制度,以至于制度越来越多,但还是难以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制度陷阱”。其实,好的制度从其本质上来讲,反映了各方合理的利益诉求,符合工作实际和事物自身的规律,执行起来应该不难。如果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就要回过头来看制度本身是否科学、是否可行。这就要求我们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切实避免制定制度闭门造车、执行制度刻舟求剑等问题,让制度“即插即用”、“畅销对路”。

落实制度首需“广而告之”。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这种环境氛围需要人为营造。实际工作中,有一些好的制度宣传不够,要么“犹抱琵琶半遮面”,要么“养在深闺人不识”,难以为基层所自觉运用执行。也有一些好制度,由于触犯了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或者增加了为官不为的懒政者的工作量,被说成是不好的制度,这也人为增加了制度执行的阻力。鉴于这些情况,要将制度“广而告之”,既要告诉基层和广大群众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该由谁来执行制度,也要告诉他们执行制度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不执行制度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从而形成基层自觉执行制度、群众自觉监督制度执行的良性循环。

完善制度,还得靠“售后服务”。徒法不足以自行,制度落实是一个监督检查的过程,也是一个督促指导的过程。这既是克服执行新规定的惰性和执行老一套的惯性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制度与基层对接、在基层落地的现实需要。制度主要解决的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问题,具有原则性和一般性,不可能涵盖基层所有的具体情况。执行制度也不是照葫芦画瓢,而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否则,要么是囫囵吞枣,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么是一刀切,反而引发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将服务的理念贯穿制度落实的全过程,对在制度执行中基层难以把握的问题给出明确的意见,对基层需要上级授权和支持的给出积极的回应,对基层反映确实有问题的制度还要“召回”、进一步修改完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大别松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