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要“网络问政”更要“网络施政”

朱波

2014年09月01日14: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有6亿多网民,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总理都要和网民进行对话。然而要跟总理对话,或许不必再等到两会。从3月起,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板块,“一些好的意见建议将被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这让中国网民的电脑桌与政府总理的办公桌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8月30日新华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渠道,构筑民意表达平台,创新政务公开载体,及时了解舆情,促进科学决策,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施政亮点。“与网民在线交流”、“官员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网络问政”新风正在蔚然兴起。

但随着“躲猫猫”、“周久耕案”等网络事件发生,有的地方政府官员就开始惧怕互联网,只要某地某部门或某单位在网上出现“不和谐音符”,机关单位或部门立刻想尽一切办法,删帖、掩盖……

出现对网络“又爱又恨”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是,一些党政官员还没有把“网络问政”作为“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的常态机制,也没有一种相对理性、冷静的态度,他们可以听网友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听不得真正“不同”的声音,见不得揭短亮丑的帖子,认为那是给自己脸上“抹黑”,与自己“过不去”。这种所谓的“网络问政”,就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作秀,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版叶公好龙。

媒体,素来有“第四种权力”之美誉;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民数量的膨胀和传播形式的多样化,作为新兴媒体的网络,正日益频繁地介入舆论监督,对各级、各地政府的传统执政方式都提出了新挑战。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从定期与网民交流互动到常态化的建言收集,与总理的沟通大门随时敞开,百姓任意书写;从打造沟通渠道的形式创新到建言-办理的网络问政新常态,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更加注重民声、民望的施政理念。

因此,各级、各地政府官员要想通过“网络问政”,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真正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首先对网络作为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有效渠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坚定“以人为本”理念,正确处理群众利益和自己“荣辱得失”的辩证关系。其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网络问政”机制,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倾听民声的平台。还要配套建立问题解决反馈机制、问责机制等长效制度,使群众的反映有回应,问题能解决,不负责任的人员受处罚;把“网络问政”作为反映民生诉求、监督政府工作的平台,加强舆情研判,查找工作差距,创新工作方式,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李克强总理的庄严承诺:“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要牢记责任使命,增强忧患意识,敢于担当,毫不懈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朱波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