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基层“酒烈士”何以挥之不去

何解

2014年08月25日15: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继韶关乐昌市沙坪镇党政班子成员接受私人宴请,饮酒致一名副镇长死亡被韶关市纪委介入调查后,韶关市纪委近日又在其官方网站通报称,韶关市仁化县人民法院一行接受韶关市浈江区人民法院公务宴请饮酒致一党员干部猝死。(据8月24日《羊城晚报》)

近期以来,基层公职人员在公务接待中饮酒致死的事件频频发生,“酒烈士”的悲剧一次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对于普通人来讲,喝酒就是遭罪。有一首写“酒”的诗说:“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拌腿/夜里醒来找水/早晨醒来后悔”。这看不见“酒”字的《酒》诗,对“酒”的描绘可谓形神兼备、入木三分。据说现在,每年淹死在酒杯中的生命,远远超过淹死在大海里的生命;每年被酒水冲走的财富,大大超过被洪水冲走的财富。无须讳言,从中央到地方一再下发“禁酒令”,但是,公职人员吃喝之风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酒烈士”依然挥之不去。滥喝狂饮的背后,固然不乏奢靡的享受、特权的放纵、利益的交易,而基层干部思想上对酒的认识的误区,同样不容忽视。

其一,认为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身处社会,人在江湖,时时看宴,处处见酒。诸如“酒逢知己千杯少”,“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之类的俗语、顺口溜,都在诉说着酒与感情非比寻常的关系。别离举杯,相逢把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参军、入学、调动、升迁,没有一件不能成为喝酒的理由。普通百姓如此,基层干部也不能例外。殊不知,建立在酒肉之上的感情,终归是靠不住的。

其二,认为酒是接待的“杀手锏”。一些基层单位奉行“接待就是生产力”,仿佛只要接待搞好了,一切都可搞定。所谓“无酒不成席”。应酬接待,攀权附贵,“酒不是好东西,但是,没有比酒更好的东西。”在公务接待规定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基层单位的接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于是乎,哪怕在酒店里打“白条”,也不能降低接待标准;哪怕“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也在所不辞。

其三,认为酒是工作的“助推器”。一些基层干部,联系群众的方式就是打牌、喝酒。有个乡镇干部讲:早些年前,他有一次到村里催收农业税,请村支书协助配合,问:“几天能够收齐?”支书摆开酒席考验他,他一口喝下一碗酒,支书说:“一个星期!”他接着喝下第二碗酒,支书说:“三天!”他又喝下第三碗酒,支书说:“一天就行!”他倒头睡去。等他醒来时,支书把全村的农业税如数交到他手上。类似的故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版本。喝酒,几乎成了基层干部打开工作局面的“金钥匙”。

迷信“酒文化”对交朋结友、公务接待、推进工作有利,很大程度上还是世俗陋习在作祟。“酒是穿肠毒药”,切不可贪杯。无节制地豪饮,既浪费粮食,又容易引发事端,还影响健康,更可能滋生腐败。所以,在喝酒的问题上,与其讲“文化”,不如讲文明,千万莫把陋习当成“文化”来传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