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疆
记者根据爆料来到湛江,湛江村民黄启发实名举报其叔叔——湛江市麻章区公安局副局长黄永春公车私用。(新快报讯)
公车私用已非新闻,但在除“四风”大环境下依旧顶风作案,却待考究,假如,局长侄子不举报,恐怕“外人”更加难以察觉。就事件本身而言,“侄子举报”背后如何强化干部监督值得深思。
侄子举报,似“大义灭亲”之举,但在此举背后所暴露的问题略显堪忧。除公车私用外,举报信还列举了包括黄永春利用警察身份参与经商牟利、指挥他人殴打村民、违反计划生育等违法违规行为。如此行径,为何“家外”长期不知,侄子举报信旨在昭告干部监督非“家事”,外部监督亟待跟进。
不可否认,部分官员“特权思想”仍在作祟,以特权作挡箭牌横行霸道实为监督失位。从该事件不难看出,公车私用只是其中一面,以警察身份为佑,如同滚雪球一般将所持公权变为自身牟利、施暴手段,这是监督漏洞下的“惯性思维”使然。
谨防“积少成多”,还须监督日常化。在《贪官忏悔录》中,很多人提到缺的是批评监督,虽让人有开脱之感,但也暴露出干部日常监督疏忽的问题。利用特权往往始于点滴,从黄永春身上可以看到,公车私用背后藏匿着大问题,初始苗头终会转变为玩火自焚,假如在源头上刹住其倾向,时刻令其保持红脸出汗,那么自觉警醒,悬崖勒马可能不在话下。
落实监督还须挂靠“制度严明”。纵观干部监管制度,一系列章程条例、规定准则不在少数,倘若制度执行仅停留在“隔岸观火”,那么对于“投机者”而言制度只是牛栏关猫。正所谓“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对于领导干部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必须注射好“疫苗”,通过行而有效的严格监督,才能使干部走得正,行得清。
当然,不少干部“表面文章”做得十分漂亮,更有甚者自持游离制度之外的“技巧”,“侄子举报”亦为反腐添下重要一笔,充分说明干部监督不分内外先后,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还须“内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