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白丁
连日来,云南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弦。灾情就是命令,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队到群众,从干部到党员,各方救援力量紧锣密鼓向灾区集结,齐心协力投入到灾区救援中来。在这场战天斗地的大救援中,总有一幕幕感人的场景,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总有一份份无私的担当,让我们深深为之震撼。
这里有人民至上的担当。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李克强总理冒着高温,踏着泥泞小道和残砖断瓦,徒步5公里多路,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村庄,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和抢险人员,指挥救灾。当遇到抢救伤员的队伍时,总理一句“让伤员先走!”,彰显对群众生命的关爱和尊重。总理在医院承诺“住院救治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更是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受灾群众莫大的关心。
这里有使命第一的担当。大灾面前,一切为了群众的信念,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感人情景。面对交通受阻,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救援人员不等不靠,依靠肩扛手抬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生命托举。人们不会忘记,为了趟过堰塞湖救人,解放军战士谢樵主动请缨:“我们就是来救人的,这点水不算什么,我年轻,身体好,懂水性,我先来!”当他距岸边仅5米时,余震袭来,不幸被石头击中沉入水底。这是一种为了群众生命安全而舍生忘死、舍己救人的担当,体现出把群众生命摆在第一位的神圣职责。还有第一次参与抗震救灾的儿子对父亲自信地回复:“我不行谁行?”,一个架起运输天桥,一个托起生命希望,一对对抗震父子兵奉献在救灾一线,体现出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担当。
这里有党性最强的担当。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灾区的共产党员挺身而出,把抗震救灾作为展示党性光辉、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一声“党员干部站出来”,组织5个党支部的127名党员和青壮年劳动力投入特殊的战斗中。龙头山镇沙坝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凡不顾自己家中受灾,迅速带领全村80多名党员分成3个小组投入抗震救灾,第一时间紧急疏散安置受灾群众。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基层党组织就是坚强堡垒,广大党员就是先锋模范,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抗震救灾不倒的旗帜。
担当是一种信仰、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奉献、一种力量。只要有了这种对人民的担当、对使命的担当、对党性的担当,任何艰难险阻阻挡不了前行的步伐。只要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官兵敢于担当、奋不顾身、全力以赴,科学处置,我们完全有能力战胜一切灾难、重建美好家园。
相关专题 |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