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屡修屡坏:有一种开脱责任叫“超载”

何解

2014年08月05日16: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大桥汉阳引桥的桥面破损了一个大洞,大约长为1米、宽30公分的洞。可见桥面车辆飞驰而过,不时还有碎石落下……”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从2000年建成通车以来就年年维修的白沙洲大桥再次出现破损。对于破损的原因,武汉市桥梁维修管理处有关负责人称,主要是由于三环线上超载车辆长期碾压桥面造成。(据8月4日新华网)

报道显示,白沙洲大桥耗资11亿元,于2000年正式建成通车,至2010年的10年间,这座大桥仅大修就进行了24次,中间小修小补无数,陷入了“屡坏屡修、屡修屡坏”的怪圈。2009年7月到9月间,桥面大修用的是美国进口环氧沥青混凝土,耗资逾亿元。当时,面对市民对此桥“屡修屡坏”的质疑,有关方面曾自信地说“至少要管用6年”。可实际上,大桥维修后通行不到3个月就又修了一回。

对于如此之高的“返修率”,维修方给出的解释竟然是“超载”。这种理由,就好像有的单位,一出问题便把责任推给“临时工”,一出事故便把原因归咎于“天气”,让人难以置信。

按理说,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建设工程质量应该日渐提升,但事实正相反,我国的“短命工程”非但没有逐渐消失,反而呈日益增多之势。据有关资料,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我们是世界上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使用了全世界40%的水泥、钢筋,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现在国内寿命长的建筑,要么是古人留下来的,要么是洋人留下来的。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的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怎不汗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要的施工时间,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国人素来推崇“大干快上”,它给我们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过奇迹,但更多的是沉重的代价和灾难。当下一些工程建设,无休无止的“大会战”、“大跃进”,没完没了的献礼工程、政绩工程,急于求成,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结果,项目一竣工就开始了其危桥、脆楼、烂路的命运,注定成为“短命工程”。

此外,大桥维修乐此不疲,恐怕难脱为小团体违规牟利之嫌。所谓“要想致富,架桥修路”。没有活干,就意味着失业;没有桥修,就意味着绝收。路桥建设,本是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反过来又成了某些人的致富真经、敛财秘诀。现在有不少工程,尽管“路烂得比鞋子还快、桥爆得比轮胎还快”,但相关人员的“腰包”却不出意料地鼓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说,工程就是利益,工期就是利润。谁能知晓,一次次的大桥维修,会给建设方特别是工程负责人带来多少实惠?

“治大国若烹小鲜”,过分的折腾只会坏事。路桥建设问题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究竟“超载”是元凶,还是大桥的工程质量有着无法修补的“硬伤”?有关方面必须作出负责任的回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