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斯春
最近江苏省泗洪县“新马路种黄豆”的问题,在媒体的炒作和传播下,引发了群众和网民的持续关注。对于泗洪县这种“欲盖弥彰”、“掩耳盗铃”的做法,网络上戏称“马路种豆”式整改,在围观下遭遇大肆吐槽,是破坏政府公信力又一败笔。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泗洪县修建马路的行为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乃解决民生大计的为民务实之举。眼看家门口的路修好了,百姓喜笑颜开、雀跃欢呼。岂料风云突变,即将通车的新修马路一夜之间变成“农田”,新发芽的“豆苗”见证了这里曾经的沧海与桑田,也目睹了百姓瞬间的喜悦与心酸。
毋庸讳言,“新马路种黄豆”这场闹剧的始作俑者是政府领导的决策失误。为了所谓的“政绩”,在没有前期调研和论证的前提下,在没有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考量下,政府某些领导“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在手续不齐、审批未果的条件下,征地、修路,大搞工程建设。殊不知,国家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的底线不可触碰,为了逃避“问责”,保住“顶上花翎”,想出了“马路种豆”的“金点子”,企图在国土督查“卫星航拍”中蒙骗过关。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于“马路种豆”的解释,泗洪县官方回应闪烁其词、轻描淡写、无关痛痒,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新马路种黄豆”的荒诞闹剧,起源于执政者错位的“政绩观”,为了赚取所谓的“政治资本”,大肆搞“马路”工程,追求“眼球效应”。由于当下干部考核机制“唯上不唯民”、“对上不对下”,即便群众在抱怨、“马路”在控诉、“黄豆”在哭泣,只要上级部门、上级领导“装聋作哑”不追究,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封建士大夫尚有“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节操,而身为“人民公仆”的泗洪县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执政理念去哪儿?“马路种豆”式整改,此地无银三百两,折射出“官念”的错位,是对财政、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民生、民意的极大伤害,剥离的是干群“鱼水情”,损害的是公权“公信力”。对于诸如“三拍”决策失误行为,决不能一“晒”而过、一“笑”了之,一定要启动问责机制,实行责任倒查,让政府决策失误的“始作俑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一桩一件民生事 一言一策总关情。杜绝“新马路种黄豆”荒诞闹剧重演,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着力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关专题 |
· 惠斯春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