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淹死”了杨树,别再“淹没”制度

禹佳言

2014年07月27日10:1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郑州索须河岸边近千棵杨树被污水“毒死”,昨天北青报记者询问当地相关部门时,他们称杨树不是“毒死”的,是被生活污水淹死的。(7月24日 北青网)

据当地媒体报道,郑州市索须河大部分河床已经干涸,传来阵阵恶臭,北青报记者电话采访了郑州市中原区环保局,环保局办公室冯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刚从现场查看的结果是,杨树并不是被污水污染致死,而是在水中长期浸泡的结果。

杨树是“毒死”还是“淹死”的或许需要下一步技术确认,然而,在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中,凸显出的相关制度是否起到效果,不要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皮球谈谈跳跳中,把制度也“淹没”了。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300多年前,英国哲人培根的话至今发人深省。杨树淹死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既然是“在水中长期浸泡的结果”,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在长期浸泡过程中,无论是治理“生活污水”的街道办,还是管理“工业污水”的环保局,都在按照制度沉默,那么管理制度所赋予的管理行为,也慢慢的“淹没”下去,直到杨树“淹死”,媒体报道。

制度若是被人为“淹没”,那么杨树倒在其次,反而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问题:一是官员是否不作为?污水治理关系民生环境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这些管理制度是否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念在嘴上;二是贪腐问题里面有没有,不少制度“看上去很美”,一旦进入运行,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务实管用”,以至于系统的每个环节都可能滋生“细菌”,而正是一个个“关口”的失控,导致了相关部门的监督脱节,“苍蝇”丛生。

杨树被淹死,似乎只是在说明居民居住环境的恶劣,然而在这背后的管理缺失和监管不到位,更值得引起媒体的关注。梳理一下大量集体上访事件的起因,莫不是因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甚至诉求无门,相关部门之间玩起踢皮球,无人过问管理。这种不为,甚至渎职的行为,不仅让权力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更进一步恶化了党群关系,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池塘里上千棵杨树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如此死气沉沉的情景引人深思。“逝树已矣,生者如斯”,制度只有执行,才有生命力,莫要再将应有的制度“淹没”在污水中,与制度设计相比,笔者以为,制度落实这条腿迈出的步子更需坚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