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解
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14日出席全国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好干部是教育培养出来的,也是管理监督出来的,好人主义培养不出好干部,要坚持从严管理,加强监督约束,引导年轻干部强化规矩意识、增强纪律观念,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清白做官、踏实做事。(据7月15日《人民日报》)
毋庸讳言,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工作“好人主义”盛行,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比较突出,对出了成绩的干部,就捧着、惯着,简直呵护备至;对出了问题的干部,又捂着、盖着,滥施“人文关怀”。在这样的语境下,有的贪官落马后,竟在收审期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产生“扪心自问,我对得起党和人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土地”的错觉,甚至叫嚣“如果不让我为人民服务,这是人民的损失”。实在是狂妄而又可笑!
古训说:“棍棒出孝子,娇养无义郎”。动辄处罚的封建“家长作风”固然不可取,但“从严治家”的思想倒是值得借鉴和吸取。治家如此,治吏也形同此理。好干部“是管理监督出来的”,这话既是对各级组织说的,更是对广大干部说的。对干部自身来讲,要正确认识组织上的严格管理,摆正心态,认真对待,真正把监督当作一种爱护,真心实意地接受监督,服从管理。
把责任真当一回事,才能“不坏事”。古人云“吏为民役”,现在讲领导是“人民公仆”。干部与群众之间是一种建立在权利义务契约之上的“雇佣”关系。正是这种主仆之间的“雇佣”关系,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恪守为民之责”,也注定了干部的施政行为要接受老百姓检验,不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作为党员干部,群众在你心中有多少分量,你在群众心中才有多少分量。惟有看清肩上的责任,才能使自己明白在本职岗位上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确保成事而不坏事。
把困难不当一回事,才能“不怕事”。干事创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人世间的很多事情,正是通过忍受磨难才能感悟、才能成功。年轻干部涉世不深、经事不多,更要能够正视挫折和失意,有直面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毛主席有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欲求风光必然会有风险,战胜风险才能尽览风光。年轻干部要“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困难不低头,不当一回事,不惧任何事,方能成大事。
把名利另当一回事,才能“不出事”。我们是历史唯物论者,不否认个人利益、个人抱负和个人追求,但不能把名利看得过重。视名利为身外之物,把名利当作不直接与“付出”划等号的另外一回事,就能较好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奋进的风貌。有人这样来解读成语“朝三暮四”,道出了得失有度、知足常乐的超然意境:假如一生的“配额”是七,那么前半生“朝三”,后半生或许“暮四”,要是前半生“朝四”了,后半生则可能只剩下“暮三”了。所以,要顺其自然、知足知止。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年轻干部要涵养这样的胸怀和境界。
不加规制,就会乱了规矩;没有压力,就会缺乏动力。一个干部,职务和地位只是脚下的台阶,并非自己真实的高度。年轻干部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成长的道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更好。
相关专题 |
· 何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