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居士
7月,一记重磅炸弹把“干部档案”推向了风口浪尖,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山西、广东等3起干部档案造假案件频频曝光,究竟是什么驱使着“李鬼”竟入侵到了干部领域?
诚信的“黑心”使干部档案成为“泥塑面子”。“造假”毋庸置疑首先是道德层面的失信。不敢也不愿呈现真实的成长经历,希望把档案中的自己变得更显年轻、更有阅历、更富学识,用“虚假”代替“真实”,用“哈哈镜”代替“平面镜”。因此,要杜绝干部档案造假,需要在道德层面增加“自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道德风尚,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抓干部、干部抓”。
名利的“黑心”使干部档案成为“官场阶梯”。就干部而言,“造假”往往又与职位升迁密不可分。年龄、资历、学历等,在干部选拔任用的过程中都是重要的“指标”。年龄小一点、资历深一点、学历高一点……也许就能为以后的升迁“添砖加瓦”。所以才有少部分干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铤而走险,在“档案”上做文章,涂涂改改、遮遮掩掩,试图蒙混过关。因此,要杜绝干部档案造假,需要在制度层面增加“他律”,在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指导下,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每一个环节,确保选好干部、选对干部。
侥幸的“黑心”使干部档案成为“隐形地带”。除了诚信的缺失和对名利的追求,有些干部身上存在的侥幸心理也是造成干部档案造假的原因之一:不过是更改几个数字、少许文字,也不会有人每天去翻阅档案,发现其中的不妥之处;即使是发现了问题,也很少会去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与事实比照。这在无形中就壮了某些干部的“贼胆”和“贼心”,让他们有恃无恐。因此,要杜绝干部档案造假,需要在监管层面增加“压力”,在平时注意干部档案的保管与登记,落实专人责任制,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有造假现象,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坚决做到发现一起、通报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形成强大震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