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评论员观察:好的政治生态靠什么涵养

张  铁

2014年07月14日07: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好的政治生态,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

常听人说起一个似是而非的歪理,叫“被动腐败”。持此论者认为,那些落马的官员本身并不想贪腐,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家都收礼送礼,到你这儿被说“不”,显得不近人情、自命清高,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还会影响自己发展。

这样的说法,把贪腐者的堕落完全归咎于外因,自然有失偏颇。但所折射的“政治生态”问题,却也不可小觑。“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坏风气一旦形成,流风所及,难免会给好人也造成不良影响。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正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从“七一”之际四只“大老虎”同日被开除党籍,到中央巡视组不避不遮晒出各地问题账单,从政治生态营造看,这可谓一记又一记重拳。“打虎拍蝇”,剜除的是破坏政治生态的毒瘤;涤荡“四风”,清扫的是影响政治生态的痼疾。另一方面,践行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形塑全新政风;教育实践活动,密切党群干群血肉联系。去大病、疗小病、治未病,强身健体、固本培元,整个生态系统才能清风劲吹。

驱散政治雾霾,正是为了让更多干部能健康呼吸。试想,如果“不跑不送,原地不动”成为规则,岂不都要想方设法“搭天线”?如果“干得好不如来得早”成为标准,岂不是只能混吃混喝等升迁?如果“做事不如作秀”成为习惯,岂不是都得去搞些花架子、空壳子?可见,好的政治生态,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利、有为者有位”。政治生态好了,领导干部才能在所谓要人、名人、能人面前直得起腰,在面子、圈子、场子里动得了真,在私心、私情、私利纠结中撕得开脸,在理想、信念、事业上提得起劲。

在生态学研究中,判断一个生态系统是否健康,有两个标准:一是“最大的自我实现”,二是“最普遍的互利共生”。放在政治生态上,这样的标准同样适用。一则,干事要有激励、有保障,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二则,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大家的协同配合、各尽其职,让整体战斗力不断增强。从这样的判断标准看,要形成好的政治生态,也需个体与集体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正如自然生态中的一棵棵树,每个干部也都是政治生态的因子:不仅受环境影响,也切实影响着环境。培育好的政治生态,每个人都不可或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要”,正可理解为个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应处理好的五种关系。对自己,保持正气,讲信念、树人格;对他人,保持真诚,讲真话、办实事;对制度,坚持原则,守规矩、守底线;对恶行,保持警惕,有担当、敢亮剑;对权力,保持操守,抗诱惑、保廉洁。

而从政治生态系统的维护者、管理者来看,营造好生态要包括激浊、扬清两个方面。风气总是此消彼长,混日子、讲假话、钻空子的人多了,想干事、敢说话、守规矩的人就会被挤压。只有加大惩戒力度,才能防止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同时,“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重视激励的作用、发挥榜样的作用,更是一种“承认的政治”,从而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最关键之处在于,要让各个因子与生态系统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政治生态如何,决定着能不能有一大批好干部,能不能塑造一种好风气,这正是“群众最期待的问题”与“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的交集。以此入手重建政治信任,才能打造更为现代的政治品格,形成更为强大的改革合力。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4日 05 版)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