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监管也要“上山下乡”

意正论者

2014年07月14日13:5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记者在大兴庞各庄、朝阳管庄等部分乡镇集市发现,山寨货在城乡接合部的市场横行。在大兴区北臧村镇大臧村,记者探访11家零售超市发现,其中10家超市在出售各种傍名牌的山寨货。(7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食品安全一直是民生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染色馒头、地沟油到瘦肉精,无不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从报道中看到,涉嫌仿冒“ABC”的“ADC”卫生巾、涉嫌仿冒“海飞丝”的“新海乙丝”洗发露、涉嫌仿冒“枪手”的“抢手”杀虫气雾剂、涉嫌仿冒“七度空间”的“七度少女”卫生巾等这些“傍名牌”的山寨货在农村市场大量存在着,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名牌”产品让人哭笑不得和瞠目结舌。

不得不说,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山寨名牌”商品,往往在质量方面存在巨大的隐患,在不知不觉中吞噬着乡村居民的健康。“山寨货”之所以在城乡结合部乃至乡村横行无阻。究其原因:其一,由于“山寨货”商品价格低廉,品牌类似,农村人意识淡薄,认为这些“名牌产品”看上去都差不多,只要有效果就可以了,没在意假冒伪劣商品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二,正规商家虽然意识到“山寨货”会危害自己的品牌形象,但大部分商家并没有设立负责打假的专职部门,缺乏维权意识,对于市面上横行的山寨商品,也是无能为力;其三,工商等监管部门疏于监管,公共治理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均衡,乡村地区遭遇治理者责任意识的“空转”。

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提升企业维权意识,让企业在发现“山寨货”时主动投诉和举报。另一方面,监管也要“上山下乡”,工商等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彻底遏制“山寨货”在乡村的泛滥。

食品安全是被生产出来的,更是被监管出来的,监管部门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农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上。首先,相关部门要广泛普及食品与健康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引导人们正确合理消费,提升群众消费安全感和满意度。其次,监管部门要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强化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督促商家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对制造、销售劣质、过期、山寨食品,类似“山寨”产品,要出重拳、下猛药整顿,强化食品监管的指导与监管反馈工作,坚决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简言之, 民以食为天,监管也要“上山下乡”。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村,必须正本清源,狠抓农村食品安全。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损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更要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