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峰论剑
翻阅近日的新闻,一则题为《广州副市长曹鉴燎落马 村民放鞭炮庆祝》的报道显得特别显眼。2014年7月11日下午,广东省纪委南粤清风网正式公布广州市副市长、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被“双开”的决定,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据称,早在曹被公布立案检查的当天,广州冼村的众多村民笑逐颜开,燃放鞭炮,互相道贺:“曹鉴燎终于被抓了!”村民们还在村头的祠堂摆宴席庆祝。(据7月12日人民网)
自古以来,燃放鞭炮是老百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表示庆祝、感激之情的传统表达方式。如今,“父母官”被抓,辖内群众不是唏嘘同情,而是燃放鞭炮、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是什么的情感,值得群众用“放鞭炮”的方式来表达呢?无非有二——一是“大快人心”,群众被“父母官”欺压已久,积怨颇深,现在心中大石搬走,终于出了“一口恶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二是“谢天谢地”,感谢上苍有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全报”,终于送走了作恶多端的“瘟神”,烟火以酬神灵为民除害。
如此天怒人怨何来?经过半年多的调查,省纪委正式公开:经查,曹鉴燎在广州市天河区、海珠区和增城市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贿赂,数额特别巨大;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与多名女性通奸。在官方的定论之下,媒体解读更让人玩味——核心在于曹控制土地渔利,与城中村的村官们关系密切“称兄道弟”,充当“村霸村官”的“保护伞”,并且深度参与其中的利益分配;另一方面又与很多开发商“勾肩搭背”,存在直接利益输送和往来。官方公布的罪行昭昭也好,媒体解读的言之凿凿也罢,无不显示一个事实:曹鉴燎之流,“官德”失范乃至尽丧。
顾名思义,“官德”指的就是官员应恪守的职业道德和政治操守。思想上、经济上、作风上的腐败都是“官德”缺失的外在表现。由于中国的社会自治水平远不及发达国家,官员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主导性、示范性角色,其“官德”修养不但是个人立身之本,也是执政党党性党风的直观载体,更是感召他人、影响大众的道德力量。“官德”有问题的官员,其危害不可估量。随着群众手里鞭炮的响起,曹鉴燎们的“官德”掉了一地,党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势必遭到无情的损毁,官方的公信力也终将随之流失,进而可能带来国家治理失效、社会秩序失范等一系列风险,不得不警惕。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大奖小奖不如群众的褒奖。“官德”修养和建设的成效最直接的体现,在于群众的监督与评价。群众眼睛是雪亮的,是“放鞭炮”还是“送锦旗”,是真心拥护褒扬还是恶意批判反讽,群众自有分寸尺度。在编织让官员们慎行修德的制度“笼子”和纪律“铁规”的同时,让群众监督像阳光一样照入每一寸“官德”阴暗面,才能彰显“官德”修养的浩然正气,在隆隆鞭炮声中,重拾和健全执政党的“官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