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遏制“一把手说了算”须制度发力

何解

2014年07月09日14: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组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近日发布《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党员群众对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工作有意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选谁用谁还是少数人说了算。问卷调查显示,23.84%的受调查者认为对选人用人公信度影响最大的问题是“一把手说了算”,居全部8个问题之首。(据7月6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选人用人一直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用人不公、用人失察乃至用人腐败更是饱受诟病。问卷调查中,“一把手说了算”列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之首,凸显了公众的忧虑和不满。的确,一个单位,不论是地方还是部门,“一把手”用人权过度集中,容易产生腐败,这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

拿县委书记来说,按照现行体制,在县一级权力构架中,县委书记除了对当地的重大项目、人、事、财进行支配,还可以直接影响身边人的命运,而别人则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他表过的态,没有人敢说“不”,他定了的事,没有人敢阻拦。坊间就曾调侃某些县委书记这样用人:“谁关心我,我就让组织部长关心他;谁不关心我,我就让纪委书记关心他。”一个从市委书记岗位上落马的贪官有句“名言”:“谁影响我一阵子,我就影响他一辈子。”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一把手”用人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也许有人觉得,“一把手”用人也都走了程序,干部任用决定是领导班子集体做出的,用人失误能怪“一把手”吗?其实不然。

在干部任用上,从动议、民主推荐、考察到讨论决定,这些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由裁量空间,也就给“一把手”留下了较多的“操作”机会。比如,防止“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问题,有的领导对推荐票数作“一题三解”:同一个推荐结果,当要起用得票较多的干部时,便说要充分尊重民意,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要起用得票较少的干部时,便说要正确看待民意,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当要起用得票居中的干部时,便说要将民意和组织意图相结合,因为“不左不右刚刚好”。如此这般,选人用人表面上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是程序“空转”,民主程序成为这些人实现其个人意志的“工具”,最终还是“一把手”说了算。

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关键在于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有效地规范“一把手”的用人权。一是规范权力范围。列出“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的权力清单,对其职权、责任、义务等都进行明确规定,划定权力边界。二是规范初始提名。适度约束“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完善领导干部、单位党组织、群众推荐提名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提名方式,变按少数人意图提名为按多数人意愿提名,真正实行公开提名、阳光提名。三是规范程序运行。选人用人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不能空转、不能跳转、不能倒转,维护程序的严肃性,干部选错了要追究,选任程序不规范也要追究,让不讲程序的人付出代价。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用人权是执政权力的核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迫切需要使“一把手”的用人权套上制度的“紧箍咒”。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