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正解改革民主“最小公倍数”

书轩阁

2014年06月25日14: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日报谈“短视民主”:有人要为“不停点菜”埋单短视。无论是从制度设计层面还是从道德水准层面反思“短视民主”的根源,对欧美国家来说都不是件轻松之事。不加节制地追求当下利益的最大化,到头来只会导致整个国家发展利益最小化。(人民日报)

不仅欧美国家如此,乃至全世界国家均如此。任何一个国度,任何一个民主过程,但凡是通过金钱换来的民主,都是不长久的,任何追求“民主最大化”的过程都是付出了最大化的金钱代价。一旦利益发生冲突或资金链断裂,那民主权利就不再“民主”,上一届的民主也换不来下一届的民主,这就导致在追求继续“民主”中民主权利趋向化、团体化、家族化,导致民主监督“最小公倍数”误解“最大公约数”,人民群众得不到最根本的民主利益。

我国处于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各种行业发展“傲视群雄”,势如破竹,各类发展矛盾将逐步得到解决。在这样大好的发展环境下,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显得至关重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符合当代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否则,民主短视、民主“涂鸦”将成为改革的“裹脚布”,发展的“绊脚石”,“民主集中制”不但不能为深化改革添砖加瓦,反倒使改革“床头屋漏”。

改革必前,民主必追。当下,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民主形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为避免自由民主再被“逆反”,民主权利再度“扭曲”,继直接民主和政治协商式民主之后,健全相应的监督式民主显得迫不及待,需及早注意与其他监督机制的衔接,创新监督方式和制定位阶更高的法律法规。

“政治化监督”须下移“群众化”。目前的监督大多局限于“上层建筑”的政治监督,对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制定和实施方面的群众监督则很少在人民群众中体现,监督“政治化”、组织化特征明显,而基层化、群众化的监督也更多得不到体现。往往能体现“监督下移”的决策大凡是群众已先知先觉、一般问题多、重大问题少的事务性监督上,这使得民主监督作为集体的、理性的民主行为淡化,既体现不出全面改革的高层次政治性,也体现不出普通群众主体地位。

“别耕了他人田,荒了自己地”。在实践中,民主监督的边界较为模糊,且存在诸多混淆、重合之处,致使民主监督模糊的边界给相关监督主体造成混乱,相关监督机制、监督程序等也长期难以形成“链条”,在监督效果方面,“瞎搀和”、乱监督的现象较为普遍。概而言之,民主监督主体的监督是“刚性”监督存在的“柔性”监督,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它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更要具体体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