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白丁
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首次提到“慎重发展、均衡发展”党员的原则,表明今后各级党组织要对发展新党员进行严格控制,更加重视党员队伍的质量,同时全国党员队伍总体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和平衡。贯彻落实“均衡发展”原则,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支部,应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目标。一个地方的党员总量是多还是少,要与这个地方的人口总量来对比。从全国来看,党员8500多万,占人口比例6 %以上。而在不同的地区,党员占人口比例并非一致,有的远远低于全国的比例。这就意味着发展党员在不同地区要有不同的目标,合理确定发展的比例。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更要把这种比例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越拉越大。
不同领域要有不同的规划。从党员分布情况来看,在不同的行业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机关公职人员占公务员总数比例明显偏高,而农牧渔民党员和社区党员比例较低,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所占从业人员总数就更低。加大在这些领域发展党员的力度,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影响力。为此,制定发展党员规划不宜“一碗水端平”,而要区别对待。对那些薄弱领域要给予适当政策引导和倾斜,实施专项推进,加大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农村优秀青年、外出务工人员、生产一线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确保这些领域党员优先发展、重点发展。
不同支部要有不同的要求。同一领域的不同支部,发展党员工作也有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加上一些支部书记认识不到位,一些支部几年都没有发展党员,甚至在一些村小组没有一个党员,出现“空白村”。农村党员年龄普遍老化、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党在基层的工作老党员做不了、年轻党员外出不做了。解决这些问题,要针对不同的支部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强合理引导,变“等上门”为“领进门”,确保35岁以下、高中学历以上、有1-2项致富技能的先进分子占新发展党员队伍的主体。对连续三年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书记,在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情况严重的进行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切实解决少数支部发展党员缓慢或长期未发展党员的问题。
要均衡就要有差异,有差异才能实现均衡。“均衡发展”党员并不是要搞“一刀切”,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或者平衡结构,而要在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下,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通过局部的差异发展达到总体上的统筹兼顾、均衡发展。
相关专题 |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