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书
今年高考前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受贿罪被逮捕。经查,蔡荣生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蔡荣生案背后隐藏的高考招生腐败牵动公众的神经,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暗藏哪些腐败环节?如何杜绝“特招”腐败?(6月9日 《新京报》)
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一朝高考时。可以说,高考直接关系到每个孩子、每个家庭一辈子的命运。分数高低,由孩子们自己决定,但入读哪个学校,有时则是父母、金钱或权力的较量。
从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兴昌非法为他人谋取利益,到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收受贿赂1000余万,一向被标榜为“最公平竞争机制”的高考,俨然已“锈迹斑斑”,灰暗与光明齐飞。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艺考基本是学校想要谁就是谁”,补录“每下浮1分录取,收取1万元”……高考招生的腐败真可谓是触目惊心。
如此“利益均沾”,不仅严重危害了考生权益,更是对高考公平、国家干部的莫大侵蚀。机动名额的留置,让本有希望的考生直接失去了机会;“点招”指标的分配,让高考不再是拼分数,而是拼爹拼董拼金钱。暗箱操作,权钱交易,一批又一批的干部拜倒其下,连中央“八项规定”在“‘点招’收费成教师福利重要来源”面前,似乎都有些力不从心。
探究原因,除了个人贪念外,高校自身的趋利性、特殊招生的不公开、行政权力的介入、监管机制的缺失等等,无疑都是造成高招腐败的重要“推手”。虽然各种委员会“一应俱全”,但缺乏民主决策的委员会,不过形同虚设,加之社会上的其他压力,于是招生指标便沦为了少数人权力寻租的资源。
2014年高考前夕,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执法监察工作的通知》,再次强化对招生权力的制约。不过,光有文件还不够,在行动上坚决落实方是解决之策,要健全各项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决策办法,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把细节曝露在阳光下。
别让高招沦为腐败者的“舞台”,别让高考失去其应有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