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句“不敢不要”让清廉伤不起

何解

2014年06月05日17: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董事长刘占滨被调查或因涉窝案。在刘占滨坠楼消息发布后,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刘占滨跳楼后的被抢救过程中,曾反复说“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6月3日网易转自《中国新闻周刊》)

从以往腐败案件中不难发现,管理层出现经济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彼此间知会并互相牵连者众多。刘占滨在死前留下的“我不想要,可不敢不要”的遗言,使公众对该案的“共犯”产生很多联想:究竟谁有这么大的能耐,能够让一个国企的董事长“不敢不要”钱?是来自上级的高压,还是同行的硬逼,抑或下属的要挟?

在案件真相大白之前,猜测只能是猜测。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滋生腐败的环境已经到了严重恶化的地步。

现代商品社会,办事收钱,收钱办事,几乎成为很多人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约定俗成的共识,一种“自觉遵守”的潜规则。君不见,教书的,不送礼就评不上心仪的职称;看病的,不送礼就得不到放心的治疗;搞建筑的,不送礼就找不到想要的工程;走仕途的,不送礼就轮不上想得的岗位……职称评审专家可以明目张胆地“开房收钱”,建筑工程管理者不收礼就显得“格格不入”,所谓的“市场规则”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

必须承认,在世人“皆浊”的时候,要保持“唯我独清”确非易事。电视剧《蜗居》中,贪官宋思明就有一段这样的论断:“独善其身,听起来很高尚,其实很愚拙。一个不懂得变通的人,一个不懂得迎合低级趣味的人,是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如果世人皆醉我独醒,那么疯的是自己。”谁不同流合污,谁就会被视为“另类”、受到排挤,环境如此让人心寒。事实上,现实还真就有这般“骨感”。据报道,安徽有个县委书记拒绝了各个部门官员礼节性的送钱,但结局是,“拒礼”让这个官员在当地干不下去了。

一片树木或森林,任由虫害繁衍噬咬,最终必定逐渐枯萎;一个政党或国家,无视腐败毒瘤蔓延,最终难免趋于衰亡。加强反腐败工作,保持党和国家肌体的健康,需要营造一种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让社会上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要下大力气培育廉洁文化,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使严格自律成为一种共识,使抵制腐败成为一种共为。

贪腐成了“常态”,只是官员个人的堕落;清廉成为“另类”,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一句“不敢不要”,道出了“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无奈,令无数清廉之人伤不起。改变这种窘境,刻不容缓!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相关专题
· 何解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