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刘立峰
南京市“大干一百天、环境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何留住这轮大力整治的成果?南京市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意见》,从城市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违建管控、工地管理、城市交通、河道管理、绿化养护、小区物业等八个方面的管理入手,出台32项具体举措,而其中破解城市拉链病的“新建出新道路五年内不得开挖”倍受关注。(6月4日 扬子晚报)
城市街道不断“开膛剖肚”,又被人民形象地称为城市“拉链病”。城市“拉链病”一方面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不断重复建设,一方面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更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卫生与市民生活出行。城市拉链病病因何在?这其中有城市规则部门的目光短浅,有城市地下各管网部门的各行其是、各搞一套、相互拆台,而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一任领导一张图,张张图上都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2009年,人称“季挖挖”的季建业调任南京市长,其一边高喊“南京古称建邺,我季建业就是被南京人民拎着耳朵,耳提面命来建设新南京大业的。”一边迅速在古城砍梧桐,“开膛破肚”,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结果是损公肥私、处处败笔,2013年10月,“季挖挖”终于把自己的政治生命挖倒。
今天,依然能找到宣传季建业正面形象的潮语语录,只不过,昨日潮语已成今日嘲讽。今年1月,新当选的南京市长缪瑞林在媒体会表示深感责任重大,要多做没有鲜花掌声的实事,争取做一个少被市民骂的市长,并表示为保障南京的城市环境,2014年南京城建规模由原计划的755亿元压缩为652亿,减少103亿。
一年城建投资652亿依然是个天文数字,近日媒体热议某位南方市长曾言:“治理污水,把几百亿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见,我怎么能干这个事儿呢。”虽然笔者不知南京今年652亿城建资金都用于何处,但“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考验着每一位城市管理者和责任与智慧。如果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城市排水、排雨,协调治理高效利用所有地下管网的运行、通畅、安全,那么即使去年新建道路今天拉开拉链又有何妨?
“新建出新道路五年内不得开挖”貌似充满城市温情,却可能与某市领导暴雨来临前命令“不准死人”一样难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哪天某新建街道下面自来水、煤气管道破裂,所谓硬性规定也将与城市街道、政府信誉一起面目全非。而一任市长正好任期五年,刚刚上任的缪瑞林只想为自己负责还是没有信心打造南京古都的百年大计蓝图呢?
登高望远,理性谋划好城市长远定位,一张城市蓝图绘到底才是一个好市长应有的眼光与智慧。“新建出新道路五年内不得开挖”依然目光短浅,也折射出城市管理者对城市基础建设质量和下属政府部门工作的信心不足,而人民更期待新建道路百年不变样,一生不开挖。而这个美好期待不光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担当,也在考验着城市规划部门和所有政府部门的责任与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