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莫让“造词遮丑”成官场“流行风”

张磊

2014年05月28日15:5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城管副中队长因拒交两元停车费,强行开车致收费老人摔倒死亡,城管部门辩称其系“志愿者”;交警副大队长与女协警到宾馆开房导致丢枪,公安局回应说:不是丢枪,是“枪支暂时性失控”。《中国青年报》评论文章对此现象指出,诸如此类的言辞经不起推敲,但一些官员却大言不惭。说白了,这不是羞辱汉语,而是羞辱公众智商。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官场丑闻,从“被勾引发生性关系”到“保护性拆除”,从“戴套不算强奸”到“污染式环保”,从“临时工”再到“志愿者”,不知从何时起,丑闻发生后,真诚的道歉、认真的反省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种种荒诞的辩解。虽说家丑不可外扬,有关部门希望维护自身形象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一味的为撇清责任而习惯性的“造词遮丑”甚至“毁词不倦”,如此愚弄公众的言辞不仅牵强,其滑天下之大稽更让人感到荒谬。

“志愿者”称谓的胡乱借用是想否定肇事者的城管身份;“暂时性失控”的诡辩只是掩盖丢枪事实;“戴套不算强奸”是想混淆视听否定强奸;“保护性拆除”则是为了掩盖假保护真拆迁背后的利益勾连……“造词搪塞”也好,“毁词遮丑”也罢,其目的无非就是否定、遮掩或扭曲事实,进而划清界限,推卸责任。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任何牵强的解释都甭想糊弄公众,在公众审视之下,任何伶牙俐齿的诡辩都显得苍白。当奇葩的遣词造句不出意外的遭遇公众嘲讽,相关部门更该为这种浅薄无知而感到羞愧。

荒谬的造词遮丑之所以能有恃无恐的流行,不仅是简单的工作方法有问题,更显示出公权力的傲慢,同时也暴露出对政府机关不实言辞的惩戒乏力。面对公众的诘问做不到实事求是,面对发生的问题没勇气担当责任,这样的工作作风,这样的行事态度,只会让公众为相关部门不负责任的满嘴胡诌感到心寒。面对舆论追问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满口胡言却能够“脸不红心不跳”,如果对“造词遮丑”不加惩处,总不去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只会让歪风日盛。面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权力傲慢,难道不该对那些“说话不过脑子”的责任人给予问责?

“人无信不立,政府无信则无威”。不撒谎,本该是官员的底线;敢于担当,则是政府部门取信于民的立身之本。“说出来连自己都不信”的话每多一次,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就会减少一分;指望文字游戏瞒天过海,非但不能跳出舆论漩涡,反而只会在一次次圆谎中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出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遮丑心态作祟下的错上加错。“言必信、行必果”的责任政府、诚信政府关键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承担责任。只希望,有关部门面对问题时能多些责任担当,用权时多些敬畏意识,莫让网友“毁了‘临时工’再毁‘志愿者’,下一个就该轮到‘活雷锋’了”的揶揄再次一语成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谢磊、赵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