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据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集中规范清理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共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40700多人次。清理工作中,对省部级干部在企业兼职更加从严把握,共清理229人次。
兼职不兼身,兼职不兼薪,这是中央治理“红顶商人”的釜底抽薪之策,可谓抓住了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的“牛鼻子”,击中了整治干部的兼职经商的“七寸”之处,成为从严监督和从严管理干部的“一把利剑”,有利于从根本上铲除官商勾结的气候和土壤,消除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的温床和源头,对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热衷于到企业兼职搞“副业”,并非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一番作为,而是认为那样既可保留干部身份、职级待遇,又可以在企业领取报酬、捞取外块,通过发挥“余热”打捞最后“一桶金”,可谓“一手用权、一手领钱”,真是一举两得、进退自由。说到底,这是“当官发财”的特权思想在作怪,是“四风”问题的集中体现。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滑向拜金主义的深渊,跌入唯利是图的泥潭,从而忘记本职、褪掉本色、变坏本质,必然败坏党风、影响形象,群众会看在眼里、恨在心头。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作为企业,之所以舍得花“重金”聘请一些领导干部担任“名誉主席”、“销售顾问”等头衔,并不一定是看重领导干部真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和才能,而是看重这些干部手中拥有或者曾有的 “影子权力”和“人脉资源”, 追求利益“最大化”。有了领导干部来企业兼个职、挂个名、点个卯,可以产生“名人效应”,形成“无形资产”,从而为企业办别人办不到的“好事”、解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甚至为企业不当经营“闯红灯”、牟暴利。这样的结果,必然会违背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最终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其政要谋其事,不在位要善其身。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和担当,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不能把主业当副业、把副业当职业。要懂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的古训,明白“一个萝卜不占两个坑”的常识,牢记“从政就不要想发财、花重金请我也不来”的道理,恪守“为官不易”的警戒,在市场经济面前稳得住心神、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不占便宜、不捞好处、不做出格事,以廉政勤政、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来赢得群众的口碑和尊敬。
脚踏“两只船”,终将“一场空”。从这次规范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的工作来看,各级组织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应报尽报、应清则清,不漏一人,不留一职,其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大、成效之好,显示出组织部门从严管理干部的决心,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人们期待进一步严格执行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理,防止违规兼职情况反弹,确保领导干部规范用权、廉洁从政。
相关专题 |
· 干越白丁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