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梦流年
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新华网 5月21日)
在固有认知里,清水衙门与一些手握巨额资金和审批大权的部门比,确实没“油水”可捞,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近年来,“清水衙门”甚至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海南省纪委近日发布消息,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原厅长赵中社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立案调查。不到半年的时间,海洋渔业系统20余名干部相继落马。无独有偶,2013年,广东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合共查处科教文卫系统案件597人。
“冷清”的清水衙门变成贪腐高发的“热”点暴露了哪些问题?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清水衙门”也有腐败的空间,衙门再小也有肥缺,包括领导岗位和采购、审批、执法等重要岗位,同样有腐败的空间和可能。其次,纪检部门对“清水衙门”的监管还需强化。监管部门的缺位,反而造成权力寻租空间。近年来,政府投入到国计民生的财政资金比例越来越大,科教文卫等部门可以调动的资金也是水涨船高,而监管没有跟上,自然给了腐败分子“闷声发大财”的空间和土壤。而且,由于平日受到的关注和监督少,部门审批成了“一支笔”“一言堂”,非常容易滋生腐败窝案。
腐败向民生领域蔓延,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政体健康,更因直接接触群众日常生活起居,这种“看得见”的腐败更易损伤执政基础。卫生领域的商业贿赂、医疗中的不正之风和食药安全问题、教育乱收费、大学基建工程腐败、科研腐败和学术造假,农业领域的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克扣等违法违纪行为,种种腐败现象清晰的暴露了腐败向民生社会领域蔓延的可怕现实。因为这种腐败行为侵害的是民生政策的“红利”和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损害的是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权力不分大小,反腐绝无止时。权力再小,若监管和制衡机制一步缺位,都会造成制度漏洞,变领导干部为硕鼠。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审批、验收、审计等监管制度,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增加公开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还要优化干部激励和考核评价机制,只有扎牢笼子,竖起棍子,才能让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必腐”,才能让民生红利真正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