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权力入笼”,公开招聘才不会“一地鸡毛”

秋韵惜梅

2014年05月20日16: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广州打工多年的衡阳县女子曾巧娟发现,不光自己的身份证被她人冒名顶替,就连早年她苦苦等待的事业编制工作岗位也已被她人顶替。记者18日从湖南衡阳县证实,这一顶替事件属实,目前衡阳县司法部门已对弄虚作假的县财政局干部贺祖信、冒名顶替人以及办理假身份证的公安民警等三人立案侦查。(人民网5月19日)

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再次随着“曾巧娟事件”的发酵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到口诛笔伐。

近年来,为了确保公开招聘公平、公正,组织人事部门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了国家机关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制度。先是实行公务员凡进必考,随后又开始了事业单位凡进必考,日前,人社部正在拟定国有企业招聘毕业生细则,届时公开招聘将实现“国”字单位的全覆盖。既然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缘何“叫好不叫座”,还引来“一地鸡毛”、“还有多少招聘可以胡来”的批评之声呢?我们不缺少公开招聘的制度,缺少的是对公开招聘制度的敬畏和落实,缺少的是对制度落实情况的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缺少的是让“权力入笼”,使其不能在公开招聘中“裸奔”。

曾巧娟是不幸的。自己苦苦等待的事业编制岗位被人冒名顶替2年多却浑然不知。假设她不去办社保或者身份证没有联网,或许她一辈子也不知道这个真相。历史不容假设,事实没有如果,曾巧娟还是发现自己被冒名的事实,而且还借助媒体之力找回向往已久的事业编制岗位,涉案人员也被立案调查。从这个角度讲曾巧娟又是幸运的。

顶替曾巧娟的聂小力,如果没有一个在县财政局工作的叔叔,就不会拿到县领导批示,也就不会通过县计生局的对照和审核,她的人生轨迹就不会和曾巧娟有丝毫交集,两个女孩都会平和的生活在各自的人生轨道。正因为聂小力叔叔手握的权力,没有装进“制度的笼子”,在公开招聘中“裸奔”,才颠覆了两个女孩的人生,也使自己遭受法律的严惩。

曾巧娟由不幸走向幸运的命运转圜,是因为抓住了媒体这“最后一棵救命稻草”,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媒体,曾巧娟事件会如何发展。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开招聘中,还有多少个“曾巧娟”们被冒名顶替不得而知,但我们清楚的是曾巧娟只是幸运的个案。

公开招聘尤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是国家重要的人事制度,是很多草根阶层视为改变自我命运的途径,彰显的是国家的权威和公信力,其公平、公正性不容一丝一毫的侵犯。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读懂批评背后的弱势群体的挣扎与无奈,读懂批评背后的民众对社会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各级党委和政府也有责任以“曾巧娟事件”为契机,加大公务员考试、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给权力“裸奔”的机会,公开招聘就不会“一地鸡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会进一步发展,“曾巧娟”式悲剧就不会重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