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干部考察材料要“多点灵气”

飞翔

2014年05月12日15:5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一位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老组工说,评判一个干部考察材料的好与孬,就看它有没有灵气。如果有,那就把这个干部写活了,刻画得很到位,大家不见其人、只看其材料,就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否则,就会显得呆板、死沉,描绘不出一个干部的真实模样来。

不过,大多干部考察材料也就缺灵气。一来组织部门最鲜明的特征之一就是讲规矩、重规范,特别是干部工作,更是一是一、二是二,考察材料也大多有固定模板,撰写时往里填内容就是,如此就像流水线生产,写出来的考察材料大多大同小异;二来考察组在对考察情况进行汇总梳理时,有的害怕说重了影响提拔,说实了影响干部发展,因而字斟句酌,甚至刻意加工雕刻,如此撰写出来的考察材料,多了一分“八股味”,少了一点灵气。

由此可见,一些干部考察材料之所以缺少灵气,主要是加工过了头。为了体现干部工作严肃性而加工,为了达到提拔目的而加工,等等。如此加工,看似对干部工作负责、对干部本人负责,实则是最不负责的表现。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考察过后,就是讨论决定环节,如果提供的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刻画不到位,又如何能从中选出最为优秀的干部来;如果考察材料经过“深加工”,改变了原有之义、掩盖了问题不足,很可能导致选错干部,挫伤一大批干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危害一方百姓。

一个考察材料,说小点关系一个干部的一生,说大点可能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刻画准确、多点灵气,真实呈现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干部来。为此,谈话时要“深挖细问”,将谈话引向深入,特别是要善于听取谈话对象的“弦外之音”,从中发现问题、做到追根究底;讨论时要“务求准确”,真正把一个干部最为鲜明的特点勾勒出来,轮廓清楚明了;撰写时要“原汁原味”,多用谈话对象的原话,这些没有经过加工的语言,更通俗易懂,也更能表现出一个干部的特质特点,比如“我们都称他为老黄牛”、“她有点火炮脾气”等等,这样的话就很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飞翔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