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4月22日,柏乡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3名执法人员,在对涉嫌违法排污企业查处中,一名环境监察中队长和环境监察大队长因言语不和拳脚相加的事件被曝光。(5月5日人民网)
按新闻写作的五要素,如果隐去事件发生的地点“where”,隐去当事人的身份“who”,那么读者都会以为看到的是不法分子拳脚交加、为非作歹的场面。此事件经纪委调查,系酒后执法,言语不和,两名执法人员发生争执。但从网传图片看,两名执法官员不像是酒后失态或“激情失控”,更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以前有关官员打斗的新闻,大多是国外的议会,拳脚相加,扔鸡蛋、丢皮鞋,可谓“全武行”。岂料如今,官员打斗在我国生根发芽,屡见报端,近年来此起彼伏的官员打架消息,并不稀奇,早已令公众产生了审丑疲劳。
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国外官员打斗多为意见、政见相左应发,而中国“官员互殴”大多和公权无关,多为一己私利。作为领导干部,其身份、修养等都要求自己必须严格注意言行。“爆粗口”尚能迅速引起舆论沸腾,况且大打出手。可以说,纵观各地林林总总的官员打斗,促使官员们不顾形象而拳脚相向的原因,不外乎争权夺利、权力发飙和暴力作风。
一起简单的环保官员“内斗”事件之后,经纪委调查牵涉出执法人员酒后执法、执法者对企业监管不力、以及环保局领导对问题监督不到位的领导责任。环境监察中队长和环境监察大队长因言语不和拳脚相加,试问环保执法官员的“内斗”背后是否有“内鬼”?是否因执法“利益”导致“利令智昏”大打出手?是“酒后失态”,是“深仇大恨”,或是权力在挑拨?
回答诸多问题,目的是为了警醒,消除猜疑,让更多人引以为戒。不管咋样,公然在公众场合“发力”的官员匪气不能蔓延。官员打斗让“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官场生态成为“一地鸡毛”。在呼唤官德的同时,更期待严格的管理与处罚。想想,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同事之间都可以如此不讲体面,“武力解决”、“拳头说话”,如果换成平头百姓,又会有什么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