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东海
最近,辽宁省针对选人用人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动真格的整改,全省查出超职数配备干部26272人,现已消化4171人。(据《人民日报》)
今年以来,针对选人用人领域的突出问题,各地纷纷开展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吸取教训,亡羊补牢,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客观地说,有的地方和部门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比如机构改革单位合并、撤销造成的领导职数超配等。但是,只要各地各部门始终把组织人事纪律放在心上,绝大多数的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是应当和可以避免的。然而,现实的状况是,近年来,干部超职数配备问题在各地频现,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一正五副”、“一正六七副”的现象。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正六七副”的“亡羊”过后,究竟如何才能把牢“补牢”呢?
补牢“一正六七副”的“牢”,首先要补对地方。“牢”在哪里开了口子,“羊”是从哪里逃出去的,就要下功夫把那个地方堵死。找不准这个“口子”,补不好这个“漏洞”,在别的地方使多大劲、下多大功夫,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之所以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所讲的,“虽然在官员配备上各地都有比较严格的指标限制,但却缺乏严格的执行机制”。此次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不准超职数配备、超机构规格提拔领导干部。只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不折不扣贯彻《条例》、执行《条例》,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办事,有规必依、执规必严,就能把“口子”堵死,把“牢”补结实。
补牢“一正六七副”的“牢”,其次要用真材实料。当前,有的地方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亡羊”后,也能抓住要害、立行立改。但在“补牢”的时候,却仅用稻草、树枝之类,满足于把漏洞暂时遮掩起来,这样也许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长久,“亡羊”之事免不了继续发生,近年来各地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频现便是例证。这样“补牢”,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对待超职数配备干部的“亡羊之牢”, 各级党委特别是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绝不打折扣、开口子,只有这样,才是用钢筋水泥堵“漏洞”,才能真正封住堵牢“亡羊洞口”。
补牢“一正六七副”的“牢”,还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再坚实的羊圈,经过风吹雨打,都会有所松动和损坏。暂时没“亡羊”,不等于将来不“亡羊”。要永绝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亡羊之患”,就必须建立实行经常性查“牢”、“补牢”的制度机制。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要强化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选人用人专项检查、违规提拔倒查、责任追究力度,严肃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从而真正把“牢”补好,避免再次“亡羊”。
俗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能不能把“一正六七副”的“牢”补牢,切实维护组织人事纪律的严肃性,说到底靠的是人,靠的是人的责任心。只要各级领导干部和组工干部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执行组织人事纪律,就一定能够把“牢”补牢,使用人风气真正纯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