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让“生命接力”可“复制”需政府多努力

凤城泽瑞

2014年05月05日15:2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月2日下午16时55分,一颗心脏离开了脑死亡的21岁主人叶劲,被装入冷保温箱送往桂林机场,南航航班提前15分钟起飞,并提前35分钟降落首都机场。当晚20时53分,这颗心脏被急救直升机送抵北京安贞医院。23时12分,主刀医生宣布,22时30分,受心者、12岁江西男孩小包心脏已恢复跳动。(新京报 5月4日)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接力”,凭着桂、京两地政府、医院、航空等诸多部门的通力协作,用时5小时35分,挽救了12岁江西男孩小包的生命。作为旁观者,细数“生命接力”的全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一旦出现丝毫纰漏,就可能超过6小时心脏离体极限,不光心脏保不住,小包的生命也将随之而去。

感慨“生命接力”伟大之余,一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摆在了政府面前,就是“生命接力”能否“复制”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模式,一旦启动,可以畅通无阻,成为生命救护的专用通道。对此,政府部门不妨将这次成功的“生命接力”作为案例研究,从多角度“复制”这次“生命接力”的成功经验。

“复制”北京交管部门的“一路绿灯”。正是由于北京交管部门将指挥系接入120、999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了24小时紧急救助信息共享,交警能够第一时间疏导车辆,警车能够第一时间为急救车开路,才得以在如此拥堵的“五一节”,腾出一条“救命通道”。

“复制”北京急救中心先进的硬件设备。这次“生命接力”,北京启用了直升机,参与救援任务,体现了对生命的无比尊重。虽然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难以启用直升机,但是,购置先进的硬件设备是可以“复制”的,这样可以避免因硬件不足而导致的生命陨落。

“复制”跨区域救援合作的成功经验。很多类似病症都需要跨区域合作,对此,亟需政府部门尽快研究应急方案,将成功案例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不同城市、多个部门之间应急救护“零障碍”,为更多“生命接力”保驾护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黄策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