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今天在京组织召开重点网站负责人座谈会,会议要求各网站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监管制度,坚决删除、封堵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人民日报 4月22日)
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严重毒害社会风气、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彻底进行互联网“扫黄打非”行动。但是,“网络淫秽”为何一直“扫而不除”?
笔者认为,色不迷人人自迷。 欲念、淫念往往走在思想崩溃的最边沿。“净网行动”需从心断“欲淫”,断除生活的淫心淫念,如远离或不接触一切引发染污的环境,包括网络、媒体、娱乐场所、恶友等。我国政府出台多门法规,也经常开展打击淫秽色情网站行动,但往往是打击风头一过,淫秽色情信息便重新涌现。由此看来,打赢网络色情攻坚战,除了行业自律、社会自律、重拳打击、严厉查处外,更重要的在于斩断网络色情信息背后利益链。
现在的小孩,年纪小小就很容易接触到色情文化,早早沉沦性开放,心思和精力用在错误的方向,哪里还有什么成就?青年人都沉沦色欲,中年人不洁身自好,社会混乱不堪,在欲望放纵中沉沦啊……
所以,“净网”须从心“净利”。现在很多网站靠美女图片吸引眼球,打开页面,都是裸体或美女,还有惊悚诱人的标题,甚至色情画面摇荡人心,诱惑人堕落……很明显,这些图片是为了吸引更多成年男性或青少年的目光。一方面是一些中青年,在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时,怦然心动、不能控制自己,不能做到清心寡欲。心术不正、色迷心窍,往往沉浸于淫乱的心理享受,甚至做出荒唐出格的事来。另一方面是利益作祟。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这些现象背后是赤裸裸的网站利益所在。网络淫秽色情信息顽固的根源,正在于一个“利”字,要“净网”就必须先斩断玩过淫秽信息背后的“利欲熏心”,坚决铲除淫秽网站和发布淫秽信息等一些“闷着良心做事”的“毒瘤”,维护网络环境风清气正。
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不但不能把心思、能量用在家庭、事业、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还要想尽办法“东摸西搞”,身心错乱,头脑积污。一旦沉沦,成长将裹足,事业将废止,人生将殆尽。总之,我们将用“心”净“利”,期待“净网行动”带来“福音”,期盼网络环境“清香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