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昨天举行今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公务员报考遇冷,称受福利地位等因素影响,地方公务员报名人数同比减少了36.09万人。(4月26日京华时报)
随着整顿“四风”、反腐倡廉的深入,笼罩在公务员身上的神秘光环逐渐去除,阳光下的公务员,可以说不再是端着金饭碗、吃着闲人饭。不同于以往“千人争一”的公考热,今年的公考开始呈现遇冷现象,甚至在职公务员亦有辞职现象。然而,公考遇冷并不是总体遇冷,仍然呈现“冷热不均”现象,“清水衙门”、偏远艰苦地区更加无人问津,加上部分在职公务员辞职,种种现象背后折射出仅仅只是唯福利地位等因素为导向的价值观吗?不,没那么简单。
公考“冷热不均”,以往就已存在,只不过今年开始热的不热、冷的更冷。公考,选拔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不应是追逐“四风”的拥簇。公务员也是一种职业,本职就是为人民服务,其待遇谈不上高,甚至在许多地区看来都属于中低收入。如果只是为了稳定而选择公务员职业无可厚非,如果是为了功利、权力、甚至“四风”而跟风考公,这种病态的价值观不仅违背了选拔制度的初衷,更有悖于国家和人民所愿。
公考“冷热不均”,除了个人价值观的偏颇,重要因素在于党政机关部门的错误导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党政机关部门,为何在机关内、社会中形成了“好坏之分”、“油水清水之分”、“安逸艰苦之分”?错误的思想认知,如何能安心为人民服务,怪不得目前部分公务员选择辞职。可以说,选择辞职的公务员只有很少部分是个人能力确实很强,觉得能够在其他行业实行更大的自我价值,较大部分都是怀着个人错误价值观、受到错误导向而进入公务员队伍,动机不纯、思想不纯、行为不纯,由于福利地位等的巨大落差,终究耐不住清贫而离开。
反思公考“冷热不均”,更要反思体制“冷热不均”。个人价值观需要教育整改,体制错误导向更要教育整改,就目前整顿“四风”、反腐倡廉斗争的成效来看,所谓“好”、“油水”、“安逸”的党政机关部门自然是“高危频发区域”,然而“坏”、“清水”、“艰苦”的党政机关部门仍然存在问题。这就是“四风”等贪腐根源的危害,不仅让干部个人思想动摇,更是搞坏风气、影响社会。
“冷热不均”需要“热力平衡”,其一要加大整顿“四风”和反腐倡廉的力度,以惩治贪腐警醒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其二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部门待遇、地位的平衡,更多倾斜于艰苦偏远地区;其三要加强公开、透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让公务员职业更加朴实为民;其四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人生规划,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力量,实现自我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