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从陈云“不迎不送,不请不到”说起…

倪洋军

2014年04月16日15:3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不收礼、不吃请”是陈云立下的一条规矩,身边工作人员更不得违反。上个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为解决经济困局,陈云4次回家乡调查研究,没有领导陪同,也没有专车等候。他始终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他到地方调查研究,从来不要党政主要负责人迎来送往,有事到他下榻的住所谈工作,不请就不要他们来。他认为,省委书记、省长们应静下心来谋全局、想大事,扑下身子去办实事。穷于应酬的作风,既当不好领导,也对党和人民没有任何益处。

迎来送往、疲于奔命、穷于应酬,历来是官场的一大顽疾,也是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所诟病的头疼之事。毋庸置疑,迎来送往非但产生不了生产力,而且纯粹是官场的一种行政内耗,还容易助长一些干部唯上、唯权、唯虚的不正之风。陈云始终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充分体谅基层干部疾苦的务实作风,无疑是对这一官场陋习的公开“叫板”,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问题、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很有借鉴意义。

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是从群众中来的,与群众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即便在党内,也没有所谓的等级之分、高低之别。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党内,在官场,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身份,不能坚持官民平等、上下平等,总喜欢被人捧着、抬着、伺候着,热衷于迎来送往,奔波于觥筹交错,尽管也很累、也叫苦,但还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到基层调研走访,甚至还要求对等接待,很把自己当回事。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倡导的是官民平等,值得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深刻反思、躬身实践。

人的生命和精力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一个干部,如果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吃请收礼、迎来送往等事务上,便难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全局、助推发展、服务民众。同时,在迎来送往的过程中,还会助长和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老百姓看到也会深恶痛绝。陈云始终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才能让基层干部静下心来谋全局、想大事,扑下身子去办实事。穷于应酬的作风,既当不好领导,也对党和人民没有任何益处,必须坚决予以克服。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当首先从“不迎不送,不请不到”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干部之所以会热衷于迎来送往、穷于应酬,说到底,还是其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在一些干部看来,自己是领导,就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戴”,于是他们到哪里,总习惯于被别人服务着,而不是主动地去服务群众、服务百姓,至于下级或群众送点礼意思意思,他们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欣然笑纳。在接待的标准、服务的档次上,他们往往也会很在意、很看重,仿佛自己就应该享受那权力光环下的“特权”。而基层干部群众,也只能“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况且被伺候、被服务的领导一“高兴”,还能赐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于是,迎来送往、穷于应酬也便成了一种官场常态。因此,陈云坚持“不迎不送,不请不到”的规矩,祛除的是官场上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这样的规矩,当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规矩好立,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容易。遵守纪律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实际行动上。口头上说遵守纪律是容易的,困难的是在实际行动上真正遵守纪律。所以党观察党员是否遵守纪律,要看他的行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就是要破旧习立新规,陈云的“不迎不送,不请不到”应当对各级各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有所启发,并需要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恪守承诺、俯身践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倪洋军文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