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
4月11日,李克强在海口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区考察生态环保工作。海口东寨港有数万亩红树林,是守护海岸线、维护生态的重要屏障,曾经一度遭到损坏。李克强来到这里,实地察看红树林修复情况,听取海南生态建设汇报。他指出,生态环保也是生产力,是绿色财富,保护好红树林等宝贵资源,既是为国家,也是让大家共享好的生态环境。(4月14日《人民日报》)
据资料介绍,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在部分地区甚至彻底消失。调查显示,2009年海南红树林面积为4300公顷,然而到了2011年底,海南红树林分布面积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人类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红树林区水体高度富营养化,使得团水虱大量爆发导致红树大量死亡。从2012年开始,通过专家现场调查会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现逐步得到修复,并吸引了大批游客。在生态文明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李克强总理强调“生态环保也是生产力”,具有现实针对性,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从求温饱到要环保,从重生存到重生态,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环保上“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为了加快发展,快出政绩,不顾环境污染,不惜破坏生态,乱砍乱伐,匆忙上马;有的乱开口子,乱开绿灯,致使一些存在环境隐患的规划和项目蒙混过关,尤其是一些重污染行业,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区域内有限的资源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开发活动,有些地方甚至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比如,有的地方得“怪病”的多了、得癌症的多了,这与空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不无关系。难怪有的群众气愤地说:“人都病了、死了,赚这样的钱有什么用?”
保护生态环境,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之后的觉醒,是人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博奕后的权衡。显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大得多、严峻得多。人作为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只有生态环境好了,人的身体健康了,幸福感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一句空话。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绿色财富。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搞好总体规划设计、系统进行治理修复,同时要坚决纠正以GDP为中心的畸形政绩观,尤其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者,要敢于“亮剑”,该“摘帽”的就要“摘帽”。 惟此,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保护好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相关专题 |
· 付彪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