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君
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来源3月25日人民网)
核安全问题关系到核能的科学利用和发展,关系到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安全,关系到国际和平与安宁。在核能产业不断向前推进、全球反恐形势越来越复杂的大背景下,核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1993年至2011年,全球官方报告的核及放射性材料的遗失、盗窃等事件超过2164起。2013年7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在维也纳举行的核安全国际会议上表示,每年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的涉及核及放射性材料盗窃事件和其他未授权活动超过100起。相关研究表明,恐怖分子或国际犯罪组织获取核材料、制造核弹或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即“脏弹”)以及破坏核设施等风险不可低估。
核安全,无小事。此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习近平主席作主旨讲话时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现更大发展,必须应对好各种核安全挑战,维护好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我们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对于核安全,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并重”,即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权利和义务并重,以尊重各国权益为基础推进国际核安全进程;自主和协作并重,以互利共赢为途径寻求普遍核安全;治标和治本并重,以消除根源为目标全面推进核安全努力。
可谓异曲同工之妙,此前一天,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次访欧是为和平而来,这次访欧是为推动合作而来,这次访欧是为交流互鉴而来,这次访欧是为共促文明进步而来。和平、合作、交流、进步,字里行间,是对核安全观的铺垫和论述。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核安全,任重道远。据外媒分析,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的核安全观,是世界各国中第一个提出“核安全观”。与首倡核安全峰会,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核武库的美国除了提出“无核世界”目标之后就再无建树不同。中国的“核安全观”铺设一条到达目标的道路,认为这也是中国外交从有所作为的“附和”到如今奋发有为的“倡导”。
习主席核安全观,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让人欣慰,更让人有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核安全领域多作一份努力,恐怖主义就少一次可乘之机,在习主席带领下,中国将为实现持久核安全作出更进一步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相关专题 |
· 冬君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