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稻草人
“镇政府欠的钱不只一个人,就是卖了办公楼也还不完,财政没钱也无能为力”。问起河南柘城县慈圣镇政府向群众借了钱却没有履行约定还款时,该镇书记杨振玉如此告诉记者。(3月18日 中国新闻网)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从古至今,人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何况如今是法治社会,更要依法还清欠款和利息。作为镇政府,本该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帮助群众伸张正义,然而河南柘城县慈圣镇政府却恰恰相反,不仅欠债12年都不还清,还与村民“耍无赖”。试问,这样的政府还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吗?
近年来,基层打白条现象真不少。比如,安徽三义镇政府人员公款吃喝欠债17年未还,导致老板的饭店倒闭,还欠着外债;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政府在当地一家餐馆三年欠下70万元白条,以致餐馆老板不得不在店外挂横幅讨账。而每次针对欠债不还的问题,领导们总有各种借口,总结起来有几种说法:一是钱不是本人用的,而是前任借的,冤有头债有主,要找就去找借钱的领导;二是承认欠钱的事实,但表示财政吃紧而无能为力,颇有点“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流氓姿态;三是领导们进行各种诉苦,讲出各种困难,眼巴巴地望着上级来收拾“烂摊子”,好像“事不关己”的样子。
然而,镇政府欠债不还,不仅丢了诚信、失了民心,还损害了政府公信力,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试想,连政府部门都“赖账”,还有什么法理可言?当年,时任镇长的刘旭说镇里没钱发工资,村民张茂修就把个人储蓄和借亲戚的钱借给了政府,完全是相信政府不会赖账。但他没想到会落到如此境地,12年都还没将借款拿回,更别说利息了。人的一生有多少个12年?镇政府还可以拖延多少年?笔者不愿去揣测,但在媒体曝光后,慈圣镇政府应该拿出点实际行动,而不是让政府公信力继续损害下去。
其实,在领导们心里,不是真的没有办法,只是“不愿意”去做罢了。为了发工资,为了招商引资等,领导们就算背着“一屁股债”也能挤出钱来,但给村民还点债却“推三阻四”。这也不难理解,工资涉及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招商引资等又关乎领导干部的政绩,也难怪他们会拼命“弄钱”,而群众的债“缓一缓”,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恰恰不少官员都有这种心理,才让政府公信力不断下降,让民众越来越不满意。
那么,政府的“老赖病”究竟该咋治呢?笔者认为,除了严查严惩之外,还得从制度上下手。一是完善考核和追责机制,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审计,防止领导干部乱丢“烂摊子”;二是对政府财务建立公开机制,真实客观地公开债务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三是畅通电话、网络等举报渠道,让群众有反映问题的地方,保障人民群众争取合法权益。
最后,笔者想对“耍赖”的慈圣镇政府说句不中听的话:别说是卖办公楼,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把群众的钱还上!